消費者為何如此“崇洋”?“假洋品牌”泛濫的背后,也隱含著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自身缺乏過硬的品牌
本報記者 劉 靜
日前,新西蘭乳企紐瑞滋的創始人劉寧承認,紐瑞滋由中國企業家創立,奶粉使用新西蘭原奶,并在當地制造后只銷給中國。
這樣的表態,將沸沸揚揚已久的關于“假洋品牌”奶粉的爭論再度推上前臺。
此前,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自己打算網購一批自詡“新西蘭全能營養專家”的紐瑞滋奶粉,卻發現該產品在原產地新西蘭無跡可尋。隨后有網友表示,紐瑞滋奶粉由新西蘭兩家公司代理生產,只針對中國市場,是一款“中國特供奶”。而“紐瑞滋”之外,比如“紐之健”、“紐利茲”、“法國合生元”、“美國施恩”等品牌,也被證實是只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洋品牌”,由華人注冊管理。
“特供”,這個光鮮的字眼在這里出現,不但不會讓人感到高興,反而會產生被人愚弄的羞辱感。因為“特”的不是高質量,而可能是低標準和高價錢。
一國際知名奶粉企業的負責人透露,這是這幾年行業的一種“潛規則”,許多企業和個人已經嘗到了甜頭,其模式就是在國外注冊公司,再找一個加工廠進行加工,最后以純“洋品牌”的身份回到國內。
而這些貼牌生產的“假洋奶粉”的價格,已經到了一個幾乎離譜的程度。以多美滋金裝金盾優抗力3段1.6千克奶粉為例,其市場銷售價格為232元/罐。根據產品介紹,該奶粉所使用的奶源皆為海外進口,而后在國內的工廠進行加工以及包裝。而同樣檔次的新西蘭紐瑞滋奶粉3段1千克,盡管其號稱使用國外的奶源,并在國外加工生產,卻以258元/罐的價格進行銷售。
幾乎是同樣的原料,僅僅是因為在不同的國家進行加工,其銷售價格卻相差了近50%。
“事實上,這些‘貼牌奶粉’利用國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使用了超高定價、利潤最大化的營銷策略。”廣州乳業協會理事王丁棉透露,一些“貼牌”奶粉進入中國的成本價每罐只有80~100元,但其終端售價卻超過了300元乃至400元。
有個數據更能說明問題。以同樣號稱在國外生產的合生元奶粉為例,根據其年報中披露的信息,該公司奶粉業務的毛利潤接近70%。這個數據,幾乎超過了絕大部分白酒制造公司的毛利潤。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假洋牌“潛伏”到消費者身邊,從家具到食品、化妝品等行業,一些企業熱衷于穿上“舶來品”的“馬甲”,將自己打扮成“國際知名品牌”,混跡于洋品牌行列。在市場競爭中,“假洋牌”通常為其商品冠以“100%全進口”、“原裝進口”等名頭,價格不菲,主打高端市場,占據著相當的市場份額。
“假洋品牌”泛濫的背后,是深深的無奈和悲哀。
有觀點認為,“假洋牌”的盛行與消費者“崇洋”心理有關。網友懷疑新西蘭原裝進口“紐瑞滋”奶粉的身份,其實是發出一種暗示:若是真正的原裝進口,我便放心。
可實際上,即便是真洋品牌,質量也未見得好出多少。例如,美國兩大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公司日前都宣布,在旗下的橙汁飲料或從巴西進口的橙汁中發現了殺菌劑多菌靈。而且,在國內、國外的雙重標準下,很多洋品牌也放棄了自身堅持的道德操守,不惜以身試法,以假亂真。
而消費者對于洋品牌的畸形迷戀,不僅無助于企業誠信機制和食品安全機制的建立,反而可能加劇危機。以肯德基[微博]豆漿門為例,雖然被曝光,但仗著已經在中國站穩腳跟,擁有無數擁躉,肯德基并沒拿出認錯的誠懇態度。事實也證明,即便負面新聞不斷,肯德基依然門庭若市。
那么,消費者為何如此“崇洋”?“假洋品牌”泛濫背后,其實也隱含著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自身缺乏過硬的品牌,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同感并不強。近年來,一些行業的本土品牌時常出現質量問題,尤其是口碑不錯的品牌也風波不斷,挫傷了消費者信心,所以才出現消費者蜂擁到境外買奶粉、在網上找海外代購等現象,“假洋品牌”才有了空子可鉆。
培育可信賴的本土品牌,非一日之功,難以一蹴而就。需要企業自身不斷修煉內功,真正重視產品質量,用實際行動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