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中藥時發現,金銀花、當歸、麥冬等常用藥材紛紛漲價。
綜合新華社濟南5月16日電 近日,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中藥時發現,金銀花、當歸、麥冬等常用藥材紛紛漲價,幾副感冒藥價格竟然超百元。有媒體稱,原來“親民”的中藥已變身“貴族藥”。
“可用于潤肺止咳和清熱的麥冬在2009年的市場價1公斤才25元,去年下半年漲到70元左右,今年差不多到100元了。”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周鳳琴說。
事實上,中藥漲價自2009年下半年已露端倪。在甲流等疫情出現后,中藥可以預防疫病的說法甚囂塵上,也推高了中藥價格,不少常用藥材價格上漲了20%至30%,部分藥品價格甚至漲了50%。
周鳳琴介紹,不僅常用藥材價格上漲,一些動物藥材如金錢白花蛇、全蝎、地龍等價格甚至要超原來兩倍。在一些藥材的主產地如四川、山東、云南等地的產地收購價也有不同程度上漲。在金銀花的主要產地山東平邑、河南封丘等地,產地收購價甚至漲到過每公斤200元左右。
濟南市建聯中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清表示,過去沒有遇到中藥材出現過如此大幅度漲價的現象,企業對于降價周期預測和應對方法都沒有經驗。
“中國·成都中藥材指數”是國內首個中藥材價格指數。根據其對1275種中藥材代表品種進行的價格指數監測,5月2日至8日,中藥材價格指數為122.01點,比前一周上漲0.6%。其中植物葉類、植物花類、樹脂類藥材價格分別上漲15.8%、5.1%和3.1%。
據商務部11日預報,隨著中藥材廠家和企業采購旺季的到來,中藥材市場需求量還將增加,成都中藥材價格指數仍有上漲空間。
周鳳琴每年都要到全國各大中藥材產地和銷售市場進行調研。在她看來,近年來,許多中藥產地自然災害多發,造成一些藥材減產。而環境的變化也造成一些野生藥材資源的短缺。
同時,勞動力、生產資料、倉儲等成本上漲也帶動了中藥材的漲價。當前,許多“80后”“90后”年輕人不愿意在鄉務農,農村勞動力短缺使中藥產業從源頭上面臨產量不穩的狀況。
另外,越來越多生產渠道產生了對中藥的消費需求,例如保健食品、飲料、美容等行業。而抗生素使用對牛奶、肉類安全生產造成的影響也給了中獸藥研制機會。
中藥市場的非理性狀況也造成部分中藥價格虛高。一方面,一些養生專家和炒作者對于中藥的過分炒作給農戶和二級經銷商造成社會需求異常旺盛的錯覺,部分藥農和藥商捂藥、囤藥。另一方面,由于中藥產地比較集中,產量相對不大,游資較易對某些藥材形成壟斷。
據透露,目前全國各地都有游資介入中藥市場,尤其是一些煤礦老板、房地產炒家等資金較為豐裕的群體,已將中藥視作投資熱點。
分析人士認為,客觀原因造成的中藥產量波動、生產成本上升,以及社會需求旺盛導致中藥材漲價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消費者應該理性看待這種漲價。
山東省物價局價格管理處副處長陳洪湖介紹,中國對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三種管理方式。他認為,現階段中藥材的漲價符合市場供需關系和經濟形勢的走向,并非突發異常現象。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分析,中藥材漲價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產量減少、需求增大。郭凡禮進一步指出,由于中成藥的定價權并不在企業手中,而是在發改委手中,因此中藥材價格上漲對于中成藥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打擊。
錄入編輯: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