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雅瓊
中藥材供需矛盾積重難返,部分野生藥材資源可能面臨枯竭,形勢之嚴峻也許已超出投資者的預料。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蔣二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材價格今年還將有一定的上漲空間,短期內看不到回落的趨勢。
又一輪中藥材漲價潮已經真切地襲來:黨參每公斤從28元漲到了70元,麥冬每公斤從80元漲到了180元,太子參從不到200元現在漲到了560元,而且價格還在不斷攀升。“2009年至今中藥價格漲過好幾輪,按正常的市場走勢,眼下應到了高價回調階段,為什么近期藥材反而呈現出更猛烈的漲價趨勢?
10年低迷釀成短缺局面
蔣二國說:“從內因方面來說,中藥材大概有10年左右的低迷行情,讓種植藥農受到重創,他們都沒有信心了,認為(高價)行情是虛高,可能今年種下去明年也不會有好的收入,無法體現經濟效益。”
他表示,這低迷的10年從2001年開始,原因是多方面的,當時需求量不大,中醫藥產業前途未卜。之后國家出臺醫改政策加上中醫藥保健意識增強,植物藥需求才逐漸加大,大約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其中,2003年非典使中藥材價格處于相對高位,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使得生產資源下降,造成農村中藥材生產的基礎很薄弱。“經過反反復復的打擊,除非價格保持多年的高位,才能激起藥農種植的積極性。”
中藥材生產的特點決定了其恢復元氣需耗費若干年之久,“從我們監控的數據來看,這兩年的價格上漲也確實刺激了藥材的種植,1年生植物,如川芎、麥冬、丹參等價格會逐步回落,全面恢復可能還要1、2年的時間。”蔣二國說。
雖然1年生植物生產恢復較快,但2009年甲流疫情的催化加上異常天氣影響,黃連、桔梗、黨參等多年生植物的種植面積還是沒有恢復。“比如三七,是3年生植物,去年加大種植之后可能要在2013年產量才會上來,今年還有一定的漲價空間。”
野生藥材資源瀕臨枯竭
家生藥材可通過擴大種植面積來解決需求,但部分野生藥材資源就命運堪憂了。“像重樓、白棘、川貝母等,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重樓,因為它是云南白藥和抗病毒沖劑的原料,需求量一直保持旺盛,每年大約在1000噸左右。”蔣二國說。
多年的無序采挖導致重樓資源瀕臨枯竭,他介紹:“重樓是多年生植物,它的根莖要經過很多年才能膨脹大,含量和成分才夠,由于價格居高不下,無序采挖之后,重樓無法持續繁衍。根據我們的監控數據,目前國內的產量僅僅三、四百噸,主要分布在西南片區。”
令人擔心的是,鄰國的重樓供給也在加速萎縮。“往年是從緬甸、越南等國家進口,每年進口量為三五百噸。從去年的監控數據來看,這兩年的進口量已經下降到幾十噸,說明鄰國的資源也在下降。目前主要從尼泊爾等國家通過我們拉薩樟木口岸,每年進口三四百噸。” 蔣二國說。
而重樓是云南白藥、麗珠集團和廣州白云山藥業等企業的生產原料,一旦斷供企業將受到多大影響?蔣二國表示:“應該說已經受到影響了,資源枯竭的話對他們將構成重大影響。但根據我們的了解,他們也有自己的戰略儲備,儲備工作做得很好,所以影響有多大還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