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記者 宦璐
中藥材漲價已進入第四輪,如果再不加控制,行業發展將置于一個嚴峻的境地。
這并非危言聳聽。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藥材天地網副總經理賈海彬向上海證券報坦承,2009年以來中藥材一直在持續上漲,進入2011年3月以來,中藥材漲價進入第四輪高峰,情況越來越不容樂觀,如果再漲下去,中醫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
據天地網昨日公布的中藥材價格綜指200指數顯示,本周該指數微漲至2833.32點,周環比上漲0.19%。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3月,該指數為2488點,短短2個月時間,飆升幅度超過10%。
生產周期所致
雖然中藥材價格連續上漲,但多個中藥材品種的生長周期超過2年甚至更久。生產端對市場行情的反映尚未體現在產量上。例如人參,即使今年開始種,產量恢復也要4-6年;而農村勞動力的短缺,生產成本上升都導致了中藥材基礎生產難以在短期內恢復。所以,生產基礎的薄弱仍是造成藥價連續上漲的根本原因。
以今年第一季度為例,中藥材價格明顯上漲,其中較為突出的黨參每公斤從28元漲到了62元,麥冬每公斤從80元漲到了160元,太子參從220元現在漲到了325元,黃精、松貝母等品種近兩個月漲幅超過30%。藥市高位不落,積累的風險越來越大。
旱情助推
據介紹,當前藥市依舊保持漲勢與旱情的持續不無關系。甘肅、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區連續4個月無有效降雨,這對干旱產區的地產藥材行情拉升顯著:甘肅地產藥材行情高溫不下;河南夏枯球、山茱萸,山東、河南丹參,亳州白芍、防風也是交易火熱。
作為反映中藥材價格和行業景氣度的重要指標,天地網啟動的中藥材價格指數通過國家科技部門認證,是全國首家中藥材價格指數,以此為基礎生成每月的監測預警報告。從該監測預警報告數據中表明,中藥材中的野生資源最有枯竭之苗頭。
賈海彬舉例說,中國40%的野生中藥材資源在未來5-10年時間里都有枯竭的危險。比方說中藥材“重樓”,目前在國內產區已越來越難發現,這種藥材5年前就只能通過從云南瑞麗等口岸進口數百噸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據對瑞麗口岸監測,2010年該口岸進口量銳減到60噸以下,目前已改從尼泊爾、印度等地區進口。
據調查,重樓是云南白藥和麗珠集團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如果該藥材枯竭的話,會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野生資源外,家種的中藥材品種,也是危機四伏。
以麥冬為例,按照100元/公斤來計算,每畝產量可達400公斤,那這樣每畝產值有望達到4萬元之高!因此,農民朋友紛紛加入到種植麥冬的大軍中來。而農民兄弟大面積地種植,則會進一步打破供需平衡。等到了麥冬明年大面積收獲時候,麥冬市場價格可能早就下來了,這樣農民很難出貨,再現今年蔬菜價賤傷農的類似景象。
企業囤貨,游資炒作
中藥材虛高,確實使中藥生產企業面臨很大的經營壓力。
在同仁堂董秘賈澤濤看來,中藥材的價格從絕對數來看,確實還在上漲。但這一波的幅度比去年的瘋狂式增長,要小很多。而從長期的觀點來說,中藥材的價格還是有望回歸。
據悉,在中藥材漲價的過程中,部分企業也參與了囤貨。一位上市公司的采購部主管向記者介紹,本來去年的中藥材價格瘋漲,企業只能無奈地壓縮生產,控制需求,本來以為今年的價格會回落,但是沒有想到,不僅沒有回落,反而還在上升。在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的壓力下,企業不得已只能參與囤貨。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事實上,像人參、三七等貴重中藥材,一些企業三年前就開始囤貨,一直到現在。目前還有大企業參與囤積川芎、太子參等品種。”
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對中藥材價格的虛高保持緊密關注,未來將出臺相關政策來規范行業的正常經營。業內人士認為,在剛剛發布的《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指出,支持和建立藥品全品種和重點中藥材品種產銷運營跟蹤信息監測和預警系統,搭建中藥材生產供應保障平臺,穩定基礎生產。假以時日,中藥材價格回歸理性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