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娟娟 發自上海
盡管國家發改委再三約談企業、行業協會穩定物價,但不少企業仍熟視無睹、紛紛提價。《每日經濟新聞》昨日(4月19日)證實到,雀巢、澳優、美素等洋奶粉近日以原料價格上漲為由,悄悄上調了部分產品價格,平均漲幅兩成。
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發現,雀巢部分奶粉價格已上調,旗下國產“能恩”900克裝1段目前零售價在230~235元,較此前上漲了20元左右;2段零售價175~180元,上漲了10元左右。
雀巢客服承認,由于原料成本上漲等原因,4月1日起雀巢旗下國產“能恩”系列產品價格已上調,上調幅度由各區域自行控制。
在位于楊浦區中原地段的一家母嬰用品商店內,記者看到,荷蘭美素奶粉的價格近日也大幅上漲,1段從198元漲到260元,2段從180元漲到230元。“美素一直都賣得很好,加上這次日本核輻射令原本喝日本奶粉的家庭紛紛改換美素,導致最近缺貨。”店員說。
此外,澳優部分產品的價格也已上調。澳優乳業(中國)有限公司客服人員向記者證實,由于原料成本上漲等原因,澳優“能力多”系列產品已上調價格,其中,“能力多”免疫強化系列現在的建議零售價是328元,而這款產品此前的建議零售價為298元。
“這三家乳企所謂的 ‘原料價格上漲’都是借口。”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自三聚氰胺后,國際大包粉價格最高曾達6.5萬元/噸,之后一路下跌,2009年1~9月份曾達歷史最低點,去年年底在3.2萬~3.3萬元/噸左右,雖然今年3月份漲到了3.4萬~3.5萬元/噸,但幅度很小,即便與國產奶粉價格相比,也只相差2000元/噸左右。
王丁棉告訴記者,市場售價250~300元的洋奶粉,進口成本不到100元;市場售價150~250元的,進口成本則只有70元左右,毛利率高達60%以上。“這么大的利潤空間,即使是原料價格上漲,企業也可以自己消化。”
“洋奶粉抓住了自三聚氰胺后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消費信心下降的心態搶占市場,通過高價達到利潤最大化。”王丁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