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丘的姜商老宋來講,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每天一睜眼,一萬塊錢沒了;對安丘的姜農老陳來說,現在最糾結的事情莫過于今年還要不要種姜,因為他去年的姜到現在還沒賣。不到半年的時間,姜價從1.3元一斤,漲到6元一斤,再跌到1.5元一斤。一位姜商說,去年做姜生意,他掙了200萬元。而今年,他又把這200萬元賠了進去,“都是浮云”。
姜農
種還是不種現在很糾結
安丘市興安街道探柳莊村幾乎家家種姜,老陳也是其中之一。清明前后是種姜的日子,以往,他每年都種5畝。按照每畝地1萬斤的產量,每年能收5萬斤姜。
可是這幾天,老陳很糾結,他甚至連種姜用的地膜、化肥等必須的農資材料還沒買,“現在地膜、化肥的價格都漲得非常快,種姜還得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不知道今年種姜能不能比外出打工掙得多”。
“不光我在猶豫,很多姜農都在猶豫,種還是不種,這是個很難的問題。”老陳說,以往他種姜,每年都會有大概兩萬元的收入,“去年不行,去年的姜現在還沒賣呢。”
去年霜降前后,老陳的姜收獲時,姜一塊七八一斤,因為當時價格在漲,沒賣,“我有5萬斤姜,一斤漲一毛錢就是5000塊,當時價格看漲,我就只賣了一點,一直在等漲價,村里的其他人也一樣,都希望多賣點錢”。
姜的價格順著老陳期望的方向走,很快,漲到了兩塊多。當時,老陳想的是,繼續等等,“大家都是這種想法”。
然而到了2010年12月份,姜價急轉直下,到現在,姜價又跌回了一塊二三一斤。剛開始降價的時候,老陳試圖賣過,可是,當時收的人很少,他沒有全部賣完,到現在還有一多半。姜價一路下跌,剩余的姜也沒賣出去,現在又到了種姜的時候了。
老陳說,他還算好的,“我們村還有人前年的姜還有呢,一直放著呢。你說,我今年這姜種還是不種”。
姜商
每天一睜眼一萬塊沒了
老陳充其量也就是糾結,可是,這段日子對安丘姜商老宋來說,絕對是痛苦。“從去年10月份收姜,到現在我賠了200萬元了,每天早晨一睜眼,一萬元沒了,甚至是兩萬元、十萬元。”
老宋做姜生意快10年了,他說,10年來,他第一次賠這么多,“還沒見過這么恐怖的場景,感覺無以言表”。老宋說,開始干的前幾年,干的比較小,收的姜不多,掙的錢也不多。開始的時候,光在國內銷售。這兩年,他掙了點錢,開始做起了出口姜的生意。
“這不是個難活,一般每年10月份開始收姜,一直收到次年的七八月份。”老宋說,以往的幾年,他都是在店鋪里等著姜農把姜送來,“他們送來之后賣給我們,我們洗干凈、裝箱,或者再進行加工,然后就可以進行銷售了。”
老宋說,他前年收姜用光了所有的積蓄,“另外我還貸了點款,一共囤了大概200萬元的姜。前年的行情非常好,姜價一路看漲。當時有句流行的話,叫‘翻一番,再拐彎’”。當年,老宋和所有姜商一起狠狠地賺了一把,“不管是誰,都是投入多少就掙多少”。老宋說,那一年他掙了200萬元,“那個時候,大家都賺瘋了,聽說有人賺了幾千萬元,當然那是非常大的經銷商。”
去年,老宋又鉚足了勁,把所有的錢都囤了姜。“400萬元我全投了進去,也是我干姜商這么多年以來,第一次投入這么多。當時想即便沒有前一年掙得多,也不會虧 ,當時所有的姜商都是這么想的。”老宋說,收姜的時候行情還不錯,出口行情也不錯,姜的價格一路看漲,“沒想到到了12月份,姜價急轉直下,囤的姜不好出手,幾乎全部砸在了手里。”
老宋說,收姜的時候,每噸不到5000元,加上洗姜的費用、人工費、包庫費,及生姜因水分蒸發而減輕重量的損耗等費用,每噸的費用達到了5000多元,“現在姜價2000多元一噸,我掙的200萬元全部賠了進去,細算的話,我還要虧更多”。
平均下來,這段日子,老宋每天賠的錢都要在萬元以上。當然,要是具體說哪一天的話,他賠的可能是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姜市
“姜你軍”變成“姜我軍”
老陳和老宋所在的安丘市是山東省重要的優質大姜產區。根據當地政府的統計,安丘市大姜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年產量8億多公斤。安丘姜除在我國南方、東北等地的大中城市銷售外,還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安丘,老陳和老宋僅僅是個縮影,和他們一樣的人非常多。
在搜集素材的時候,記者根據姜在島城蔬菜批發市場的銷售價格,總結出了一份姜價走勢圖:2010年8月5日,撫順路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生姜5塊錢一斤;2010年10月26日,生姜12塊錢一斤 ;2010年12月6日,生姜仍然是 12塊錢一斤;到了2010年12月29日,生姜一下變成了6塊錢一斤 ;現在生姜仍然是 6塊錢一斤。生姜價格在島城蔬菜批發市場價格表上畫出了一個倒V 形。
在生姜價格持續上漲的時候,有才的人給這種現象下了一個定義,叫“姜你軍”。現在很多囤姜的姜商非但沒有掙到錢,反倒是大賠了一筆。對他們來說,或許現在“姜你軍”已經變成了“姜我軍。”
對于這種提法,老宋說他贊成,“我從干姜商到現在近10年了,從來沒有這么栽過跟頭,算是被狠狠地‘將了一軍’”。
老宋說,其實并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賠了,幾乎所有的姜商都賠了,“要說有賺錢的姜商幾乎不太現實,畢竟姜價降得非常快”。
對于有沒賺錢的姜商,老宋說,他不知道,他只能給記者介紹幾個朋友問問。記者隨后電話聯系了老宋的五六個姜商朋友,給出的幾乎是同樣的回答,“賺錢?怎么可能,要說賺錢要成笑話了,沒聽說誰賺錢”。
分析
都是炒作惹的禍?
分析姜價為何有如此大的落差,老宋和他的朋友們的共識——種得多、收成好。
據了解,在一般的年份,安丘每畝姜的收成大概是 10000斤,可是,去年有的姜農每畝地收到了15000斤。除了收成好之外,去年安丘大姜的種植面積也擴大了很多。但是具體擴大了多少,記者沒有了解到具體的數字。安丘市白芬子鎮的村民老趙告訴記者,前年的時候,他家種了兩畝姜,“前年姜價猛漲,我種得少,賣得早,掙的錢少,看行情這么好,去年多種了兩畝,沒想到這下砸了”。
應該說,現在市面上姜太多成了公認的價格下降原因。
“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老宋的朋友張亞(化名)說,“其實都是那些大的姜商炒作的。”
說到這里,張亞特意提醒記者,一定不要提他的名,“你要是提了我的名,我就不用在這個圈里混了,千萬不要提我的名”。
張亞稱,每到收姜的時候,大的姜商會聯合起來瘋狂收姜,造成所有的姜商都認為要漲價了,瘋狂跟風收姜。一旦大家都開始瘋狂收姜,他們的姜收得就差不多了,姜的價格也自然上漲了,他們就在合適的時候,把姜出手 ,有的時候銷往國外,有的時候在國內銷售。
“當然,他們也有暫時不出手的時候,就是把價格越炒越高,這樣我們這些小的姜商也能跟著掙點錢,但他們肯定掙的錢更多。”張亞說,具體哪家公司經常這樣操作,他不方便說。
“僅安丘的生姜產量能撬動國際姜價嗎?會對出口造成很大的影響?”
“能,外國人精著呢,他們時刻關注國內每個地區的姜價,他們在國內也有很多機構,清楚國內的生姜即時價格。”
記者手記
同情還是落井下石
按照往年的行情,每年七八月份是姜價最高的時候,按說,這個時候也是姜商收姜的好時機。往年,姜商這個時候收姜也能賺一筆,可是,今年安丘姜商收姜的情況并不樂觀。
談起去年收姜的場景,老宋說得很帶勁,當時,姜價不斷上漲,幾乎所有的姜商都相信 ,姜價還會持續上漲,起碼能達到10元一斤,“當時還有很多姜商喊出了口號說,到了2011年5月份,姜價漲到15元一斤”。
當時,有姜商還分析說,2011年通貨膨脹,姜價肯定上漲。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姜商去年不管姜的等級、質量,只要有姜統統拿下。跟去年相比,現在幾乎沒有人敢繼續囤姜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價格是底線,不可能再降了。”老宋說,這個價格是姜的成本價格,“如果再降姜農就不賣了,都存起來了。”
“不過,即便大家都知道是最低價也沒人囤了。”老宋解釋說,因為明年姜價不會上漲太多,“去年的老姜還沒賣完,今年新的又要下來了,你說價格還能漲上去嗎?”
從目前的姜市行情來說,“姜你軍”真的變成了“姜我軍”,幾乎所有的姜商都賠了。
在三個月以前,還有很多安丘人在津津樂道地講述一個故事:有個姜商囤姜,一夜掙了10多萬元,一夜掙一輛車。而且,這個姜商還算不上太大的姜商,很多人都能一夜掙一輛車。“現在看,一夜掙一輛車的‘神馬’都是浮云。”張亞說。
姜價大漲的時候,他們“姜你軍”;等到泡沫破滅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是該同情還是落井下石。或許,張亞的提議非常好——國家最好能介入姜的收儲。文/圖 記者 王磊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