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由原來的0.5元漲到0.6元,蒸包從0.6元漲到0.7元,雞蛋肉燒餅從2元漲到2.5元……昨日上午,市中區某小吃街上的不少小吃攤張貼出漲價通知。
小吃攤漲價 餐館飯菜“縮水”
“小本買賣本來就賺不到多少錢,肉類和菜類都漲價了,我們能不漲嗎?” 賣“串串香”的張女士頗感無奈地說。一年來,濟南的小吃相繼漲了0.5~1元左右,米線、朝鮮面等食品去年還每碗3.5元,今年就漲到4元,煎餅果子也因前段時間的雞蛋漲價從2元漲到2.5元,茶葉蛋由0.5元漲到0.8元。
大部分飯館還沒有明顯提價,但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飯菜“縮水”了。在高新區工作的王先生說,常去的家常飯館干炸里脊雖然仍是18元,可分量明顯少了,青菜也減量了。銷售者解釋,最近油價上漲,肉也貴了,提價“傷感情”,只能減量。
蔬菜、肉類、食用油價格紛紛上揚
什么牽制小吃攤飯館價位上調?記者調查了文化東路、桿石橋附近的幾處菜市場,發現其主要受制于一年來農產品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
市場上不少蔬菜價格有所上漲,漲幅最高的當屬蘑菇,由6~6.6元/公斤漲至8~9元/公斤,而常見的越冬菜大白菜進入10月后價格比去年翻了一番還多,賣到1.6~2元/公斤。
蔬菜價格“發燒”是農產品價格整體上揚的縮影。由于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價格上漲,食用油價也開始攀升。部分農貿市場中5升的金龍魚調和油從54.9元漲到62.5元,胡姬花濃香5升裝花生油從92.5元漲到104.8元。金鑼專賣店店員稱,大部分肉類也漲了1~2元/公斤。
中低收入者精打細算
“以前下班喜歡去小飯館吃飯,現在有時間就買菜回家自己做。”二環東路附近某私企職工小孟稱,工資沒變,物價提升,現在買什么都要精打細算。退休在家的李女士則養成了早起到批發市場買菜的習慣,扣除公交車費還比逛超市節省不少。
受訪的不少中低收入打工族、上班族表示,物價的變化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方式,一些家庭開始有選擇地“囤貨”,網上團購和折扣也成為年輕人的備選措施。
雙管齊下調節規范物價
市場人士分析,近期物價上漲主要是由于近期季節氣候變化原因及年內部分地區自然災害致使農副產品產量有所減少,但也不排除人為囤積和炒作,此外國際供求關系、貨幣因素等也可能造成“蝴蝶效應”。
市物價局工作人員則表示,現在露天菜基本下市,大棚溫室菜還未大量上市,加之寒冷天氣影響,農民對蔬菜投入人力物力增多,部分蔬菜出現短暫性稀缺,價格上漲。“根據監測,目前農副產品價格上下波動在正常范圍中,市場供需流通比較充裕。”
記者采訪得知,政府已針對部分領域出臺調控措施。國家糧油交易中心近日向市場拋售30萬噸臨時存儲食用油,明確要求購買者必須盡快將之投放市場。國務院也召開常務會議強調,今年后幾個月經濟工作之一是繼續采取措施穩定市場價格,從嚴懲處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違法違規行為。(本報記者 劉曉群 實習生 胥杉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