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昂
大蒜:最龐大的經紀人群體
走在山東金鄉的大街上,燈箱的廣告、十字路口的雕塑、商店的招牌、來往的貨車……處處都在提示你——這里是中國大蒜之鄉。
在千千萬萬的蒜農和蒜商眼中,如今大蒜已如珍如寶。甚至有人說,“蒜都”金鄉儼然成了一個“賭城”,每一頭大蒜也變成了賭桌上的“籌碼”。在這個“賭城”中最活躍的群體,當屬金鄉數百個從事代理的經紀人。
在上世紀70年代,金鄉大蒜基本上都在周邊地區銷售。20多年的時間,種植面積由1986年的4萬畝發展到如今60萬畝以上,全國乃至全球的買家云集于此。加之,大蒜必須入庫冷藏,一年當中大多數時間都處于流通環節、適于投資炒作,由此一個特殊的群體——經紀人從蒜農中游離出來。
這些經紀人家中均有蒜田,但更多的卻是作為蒜農與蒜商的中介;他們生長于斯,整日走街串巷,在當地有著極為深厚的人脈;他們手中有著大把的行業資源,不僅可輕而易舉組織起大量貨源,還能提供代購、代存、代銷、代運等一條龍服務;他們消息靈通,對全國各地終端市場的價格了如指掌。金鄉縣兆信大蒜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兆芳就是其中的一個。
李兆芳不僅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為外地客商代購代銷,也投建有可存2000多噸大蒜的冷庫。他既是金鄉大蒜交流協會會長,還投資了一個“中國大蒜網”。
李兆芳走南闖北去過很多農業產區,但他認為,就單個農產品來說,金鄉蒜市堪稱全國最為超前、最為火爆的農業市場,原因在于金鄉經紀人的群體最為龐大。這個群體在金鄉的誕生既助推了游資對大蒜的炒作,也帶火了這個行業。
去年年底,一個外地客商找到李,希望在一個月內購進2000噸大蒜。這在當地算是一個大單,加之當時市場上大蒜存量不多,蒜價還一個勁地往上漲,多收一天可能就意味著需要多支付幾萬元的成本。他連同兩個較有實力的經紀人,短短的20多天內就交了貨。
廣東一家食品公司駐金鄉的閻經理每年承擔著收購四五千噸大蒜出口東南亞地區的重任。但閻經理卻表示,公司4個當地的代理就可以提供采購、儲存、物流等一整套服務,還能免吃免住、免費使用場地、免費使用電子秤、免稅收。而他所做的只是驗貨、按時付款。
“大蒜的季節性較強,金鄉經紀人又多。投資方只需在每年六七月委托經濟人代收上一兩千噸。等到過了春節,打個電話讓代理一賣,利潤既高又不耽誤做別的生意!遍惤浝砣缡堑,如果對其充分信任,在外地打幾個電話就可以輕松操盤。
金鄉大蒜現貨交易中心市場部經理孫艷磊認為,金鄉大蒜因為品種單一、人人對大蒜有著強烈的購銷欲望,使得市場流通性也最好。多少年來,蒜鄉農民憑借著產業優勢形成了一個國內最通透的購銷體系,大量專職經紀人提供專業服務。這里經紀人手中的資源多,相互之間人頭熟,幾個經紀人聯合起來常常可以聚集起驚人的貨量,同時拋售大蒜也可以在短期內完成。這在一般的農業產區根本無法想象。
由于金鄉大蒜產量大,“買全國、賣全國”的格局早已形成,在金鄉坊間甚至流傳著“大蒜買賣如同賭場兌換籌碼”一樣方便。一種觀點認為,游資進場似乎恰恰是看中了金鄉快速的變現能力。當大蒜暴跌,游資抄底時;當蒜價飆升,炒家拋售時。市場良好的流通性、代辦強大的服務能力,都為游資的進出提供了便利。
與此同時,蒜價高走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脫掉蒜農的外衣,加入到經紀人的行列中來,使得市場更加活躍。
當地蒜農介紹,外地客商前來收購大蒜,由于人生地不熟,普遍尋找當地經紀人合作。大蒜長到百倍天價,不少經紀人早已住上了別墅,坐上了轎車。金鄉縣城郊一個村支部書記如是描述道:“近來金鄉買車的人很多,一天有40輛左右的私家車開到金鄉。這些人買的一般都是10萬到20萬元的中檔車,而且都是一次性付現款。”
金鄉農業局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市場不斷傳出經紀人暴富的故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扮演或部分扮演著經紀人的角色。有的蒜農拿出家中積蓄為外地客商收購大蒜,有的開始與經紀人合股,還有的干脆改行專職干起了經紀人的行當。這位官員表示,這種現象在金鄉數不勝數,堪稱是家家種蒜、人人言商。
生姜:幸福的姜農
繼大蒜、綠豆之后,生姜加入到價格暴漲的農產品序列之中。然而,姜與蒜最大的不同就是,大蒜的儲存需要冷庫,一般農戶家中無法存儲。新蒜收獲一個月后,絕大多數大蒜便存入了冷庫、流向了經銷商手中,任其流通炒作。而姜農只需在自家后院挖個姜窖最多可儲存三年。
在全國最大的姜蒜集散地——濰坊安丘姜蒜批發市場上,當地眾多中間商訴苦道,他們始終受著姜農與終端客戶的“夾板氣”。
一邊是姜農囤貨,等著后市漲價而不愿出售,另一邊生姜價高在終端市場出貨越來越難。安丘佃高第二洗姜廠的劉老板抱怨道,生姜不像大蒜,蒜農獲利微乎其微,暴利幾乎都留在了中間商和投機客手中,而生姜,流通環節的利潤不高。
2008年姜價畸低,每斤只有0.4元,大部分姜農賠得血本無歸。但今年生姜價格走勢卻演繹出忽高忽低的陡峭折線。7月末僅僅一天之內姜價每斤暴漲了0.5元,一度高達4.6元/斤。數日之后,姜價掉頭急轉直下跌到不足4元/斤。而這一價格仍是2008年的10倍。
與經銷商紛紛叫苦不迭相比,姜農看著高走的行情卻是異常欣喜。姜農即使按照現在4元/斤的市價計算,每畝能賺到3萬元以上。從這一點來看,姜農比蒜農更能從價格飛漲中受益。
來自安丘市農業局的統計顯示,受近年市場行情高漲的影響,姜農種植積極性較高,預計今年全市大姜總產75萬噸,比去年增產31.5%。而2011年的生姜產值規模勢必進一步擴大。
當然,從生姜的產業鏈條看,炒姜客仍是最大的獲利方。不過,因為姜農掌握著一定的定價權,炒姜客的炒作手法也是誘導著姜農提價。
濰坊富大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描述了江蘇炒姜客的手法,江蘇的客商先以3元/斤的低價一次收購兩三千噸生姜,看到姜價漲到4元以上時,他們開始瘋狂的收購。當姜農要價3.8元/斤時,他們給出4元/斤的價格收購;當姜農要4元/斤時,他們出4.3元/斤。雖然收購量不多,只有一車兩車,但卻成為促使姜農瘋狂漲價的誘餌。短時間內,姜價就被他們哄抬起來。
一旦姜價暴漲,炒姜客便將此前的低價囤貨在終端市場高價出手。炒客們一筆即可賺取數百萬元的利潤。
安丘市農業局生產科趙凱科長認為,由于姜與蒜自身的儲存特點不同,這決定了炒家單憑自身的力量很難哄抬價格,今年姜價畸高很大程度上是外地客商誘導,姜農合力推漲的結果。
金銀花:社會游資博弈產業資本
與大蒜、生姜幾乎不需加工、可直接銷售不同的是,大多數金銀花被用作食品、藥品的配料,不會直接進入終端市場。這決定了金銀花成為社會游資和產業資本角逐爭奪的對象。
山東平邑縣是“中國金銀花之鄉”,也是金銀花的原產地和主產區。據中國經濟林協會統計數字顯示,該縣有金銀花65萬畝,年產量60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這里也成為兩大資本方重點搶奪的灘頭。
中國中醫三分之一方劑中用到金銀花,70%以上的感冒、消炎中成藥中含有金銀花。隨著H1N1流感的蔓延,今年以來平邑金銀花半年時間由每斤60元漲到300元以上,漲幅高達400%以上。
此前,平邑金銀花的收購呈現出“一企獨大”的局面。每年王老吉要在平邑縣吃下4000噸左右,在平邑金銀花減產的個別年份,這幾乎占到了當地總體產量的6成以上。
三精駐鄭城基地經理黃如偉分析道,王老吉一家獨大的現象本該使其擁有部分定價權,但無奈后來大量食品、藥品企業涌入,供需缺口太大,話語權往往掌握在當地花農和經銷代理公司。
與此同時,廣東的加多寶飲料公司、北京匯源果汁等越來越多食品公司都在上馬金銀花項目,而北京“同仁堂”、“哈藥”集團、康緣藥業、南京金陵制藥等一大批藥企的產品又必須以金銀花為原料。據平邑縣農業局的調研,目前全國的金銀花需求量超過2000萬公斤以上,實際產量僅有800萬公斤,缺口巨大。
“看到金銀花價格暴漲,社會上閑散資金借助當地的經紀人、經銷公司紛紛涌入到供銷體系中來。而外地企業也是借助當地的流通鏈條進行采購。平邑大大小小的代理經銷公司背后實際上是社會游資和產業資本在博弈!币晃徊辉妇呙霓r業局官員如是說道,大量的收購、囤積更加劇了金銀花的稀缺假象。如今的平邑金銀花市場可謂人人惜售、家家囤積,而漲價已讓產業資本一方叫苦不迭。
不過,最大的收購方王老吉也有自救的措施。平邑九間棚農業科技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廉士東透露,2008年全國金銀花產量僅6500噸左右,王老吉以70元-80元/公斤的價格在山東平邑吃下了約4000噸,其中有1000噸就是他公司供應。
王老吉當時的囤貨量超過當年全國過半產量,也相當于王老吉往年一倍多的囤貨量。據測算,如果以目前612元/公斤的零售價計算,王老吉的賬面浮盈就高達20億元。
但王老吉大量的收購,只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卻也加大了市場的供需缺口。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