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劉書艷
“炒房子,還不如炒茅臺。”這是今年白酒市場的真實寫照。
從今年5月開始,白酒市場進入傳統淡季。可是今年的高端白酒卻出乎意料地大漲,國酒茅臺甚至在這個夏天突破了千元大關。對于其中原因,起初企業眾口一詞的是“原材料漲價”,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漲價潮后,將原因歸咎于“原材料”顯然已經站不住腳,于是產品結構調整以及白酒消費稅調整被認為是漲價原因,最近,“漲價僅僅是經銷商行為”的聲音出現,而茅臺酒廠也表示:“對經銷商的漲價行為,我們也沒辦法,現在茅臺酒的市場價格已經控制不了了。”
冰火兩重天
今年的“五一”過后,白酒進入銷售淡季,歷來白酒市場的“降價促銷”時期到來,在中低檔白酒市場中降價品種多達60%,價格平均降幅在15%左右;不過,茅臺和五糧液等高端白酒的身價仍舊居高不下,其中,茅臺的價值一路上漲,一線城市的超市、商場里的標價已經達到1180元,而且還供貨不足。
據中國酒市場研究中心專業人士分析,中低端白酒大范圍搞讓利促銷除了應對銷售淡季外,一些企業因為用工成本增加,人員開支緊張,企業急于回籠資金,于是采取低價促銷的方法來提升銷量,因為中低檔白酒在定價機制上相對比較混亂,一家企業降價,其他品牌就會隨風而動。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白酒企業近4萬家,經歷了連續5年的減產之后,目前白酒占整個酒行業的比重在15%左右。其中,利稅超過億元的有20家,占行業61.8%的利稅份額。這一數據說明行業目前以分散生產為主,于是導致兩極分化不斷加劇。
縱觀之下,在大多數白酒企業面臨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而絞盡腦汁選擇促銷方案時,茅臺酒廠卻在因為產品價格“高不可控”而“焦頭爛額”了。
今年初,在宣布提高出廠價后,茅臺酒廠出臺了“限價令”,規定53度飛天茅臺零售價不得超過730元。如今,茅臺零售終端最高限價早已成為一文廢紙。
據瀘州老窖在北京的經銷商反映,52度國窖1573在北京的零售價短短幾天就從658元上漲到788元,漲了100多元。
“今年來,白酒幾乎都是幾天一個價,目前中秋和國慶雙節將至,所有高端白酒價格估計還會上漲。”一些經銷商表示。
與成本無關
有人做過統計,茅臺的終端零售價從300多元上漲到逼近千元,只不過用了3年左右時間,一點也不遜色于樓市。
瀘州老窖成為今年第一家正面確認漲價信息的企業,該集團董事長謝明在股東大會后公開透露,旗下高端產品系列國窖1573已啟動提價。而此次,瀘州老窖將其漲價的原因歸結為原材料上漲及市場供需的落差加大。據瀘州老窖相關人士介紹,為保證口感,高端白酒通常只采用本地生產的高粱。今年3月,川南高粱原產區發生干旱,8月又出現早熟現象,高粱大面積減產、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酒品價格。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供需失衡。時下“少喝酒,喝好酒,送名酒”已成為重要消費趨勢,尤其是在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中高檔白酒是酒類的消費主力。但在供應方面,高端白酒受到生產周期等各種原因束縛,產量大多有限。
中高檔白酒普遍存在較長的釀造周期,其中釀造周期最長的茅臺酒需要5年的周期。白酒釀造的周期性決定了其產能的增長受到限制。在產能增長有限的情況下,酒企要保證其業績的增長,提價便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如今,通過漲價塑造品牌,通過品牌提高價格似乎已經成為了白酒企業的固定模式。
這與我國公眾的消費理念有關,公款消費和送禮消費形成的剛性需求,導致市場對中高檔白酒提價并不敏感,甚至產生反作用力,即當其他高檔酒提價、某一品牌不提價時,可能被認為不夠“高檔”,反而影響銷量。從這一角度分析,漲價是保持其“高檔”的需要,“薄利多銷”的商業理念在高檔白酒市場中并不適用。高檔白酒承載的“公關”、“面子”功能和“買的不喝,喝的不買”的普遍現狀,往往讓消費對象“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今年酒企的中報顯示,洋河股份凈利同比增長81%;五糧液同比增長44%;瀘州老窖同比增長22%;凈利增幅最小的茅臺也達11%。酒企在業績報告中對于業績提升的原因普遍提到了年初的漲價因素帶來的利潤率增加,可見,提價是提升酒企業績的有效手段。
眾所周知,“茅五劍”的品牌資源較為稀缺,品牌溢價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間。所以,他們往往“根據市場和利潤的需要來自我調價”,是一種高端品牌才玩得起的身份游戲。
從過去幾年可以看出,茅臺一漲,其他品牌也跟著漲。海通證券分析師指出,2010年中期的高端白酒價格上漲始作俑者和漲幅最高的就是貴州茅臺酒。作為價格跟隨者的五糧液,自然不希望自己產品的價格脫離茅臺酒價格太多和太長時間,即使是作為泛高端產品的國窖1573和水井坊也不會愿意脫離高端白酒的品牌隊伍。
“白酒都是跟漲,這跟這個行業的消費習慣有關,買酒都是為了應酬或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的,所以價格越高越好賣,很多消費者買酒都是看品牌、看身價,只買貴的心態也導致了廠家和經銷商頻頻漲價。”業內人士說。
生產企業則將漲價的原因也推給了“部分經銷商”,因為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是經銷商掌控下的終端店面、特許加盟店,作為上游的廠家也是鞭長莫及。畢竟,因為酒水經銷商更緊密地接觸市場,所以反應會很靈敏,他們會預估到市場的變化而提前漲價賺得利潤,等到廠家發布漲價通知后再伺機調整產品價格。
業內人士坦言,其實白酒價格是被人為炒高的。白酒的銷售旺季集中在下半年,很多人上半年囤酒,下半年高價出售,賺取更大的利潤。如計劃全年進貨5噸的經銷商,上半年出售不會超過2噸,其他的都留到下半年出售,這導致了多個品牌的白酒常常出現緊缺。
投資高端白酒成熱門
伴隨著近年來持續不斷的漲價風潮,高端白酒已經成為了收藏家的“新寵兒”。“投資白酒,賽過黃金”、“炒酒好過炒樓”等投資理念不斷被提及。
“53度飛天茅臺去年的價格每瓶最高600元,現在突破千元,年收益率超過65%。”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不能忽略白酒的投資屬性對斷貨造成的影響,他本人就藏有21箱茅臺,就是看中了高檔白酒的投資價值,類似炒房、炒股一樣。
有囤貨經銷商說,如今是炒茅臺股票不如直接炒茅臺酒,茅臺囤上幾年勝過炒房,去年一年其囤積的茅臺酒就升值了八成。
一般來說,企業漲價行為會受到市場的制約,由于漲價會影響商品的銷售,所以企業一般都會謹慎出臺漲價措施。白酒行業也屬充分競爭性行業,按說企業同樣會慎重提高產品價格,但是由于高檔白酒銷售一方面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一方面又有公款消費支撐,而公款消費又一定程度上具有對商品漲價不敏感的特點,所以高端白酒成了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資品。
在這個大蛋糕中,經銷商和游資自然也不會放過。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表示,白酒生產商控制了產品的出貨量,經銷商囤貨限制了市場上產品的流通量,這些措施引發了白酒供需市場的緊張,導致白酒價格上漲,金融炒作則再次推高了這一價格,放大了這個局勢。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社會階層的迅速分化和消費的全面升級。消費高檔酒的人越來越多,消費量呈幾何級數增加,產品價值中心不斷上移,品牌溢價空間也越來越大。有分析人士預計,2010年高端白酒的市場規模可達850億元。“少喝酒、喝好酒、送名酒”已經成為重要的消費趨勢,特別是在發達地區以及大中城市,中高檔白酒成了消費主力,老百姓對高檔白酒的需求持續增長。
有證券分析人士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白酒消費正處在由低到高的轉型期,而高端白酒契合這一升級趨勢,仍有較大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消費、企業消費和政府消費的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帶動消費全面升級,高端白酒的消費者也將越來越多。加上中秋、國慶佳節來臨以及年末消費旺季帶來批發、零售層面提前活躍等,將給中高端產品帶來季節性投機炒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