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批發市場數據顯示,2008年至今菜價上漲迅速,統計人員稱南方災害頻發影響北京菜價
本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蔬菜價格問題。在北京,新發地市場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0年,菜價逐年上漲,今年6月30日的價格比2007年同期高出64.8%。近日,本報記者從消費者終端倒推,采訪早市、菜市場、超市、批發市場、蔬菜生產基地,探究京城菜價連年上漲的原因。
消費者 每月買菜錢 三年翻一番
65歲的金老太,家住西城區文華園小區。
“菜價從3年前就一直漲。”每天買菜的她,對菜價的上漲深有體會。她算過一筆賬,3年前她家買菜(不包括蛋肉)一個月二三百元就夠了,現在要花七八百元。“以前大部分菜都是幾毛錢一斤,現在都沒有一塊錢以下的菜了。”
金老太常去早市買菜,因為那里比菜市場和超市都便宜。對于菜價飛漲的原因,她也常問賣菜的商販。“產地遭災了,或者車過不來,還說現在什么都漲,菜價也就跟著漲了。”對于這樣的答復,金老太也疑惑“漲得太快了”。
這家早市的幾名商販稱,他們不是常攤,省了攤位費,相比菜市場菜價便宜些。但早市營業時間有限,剩菜比較嚴重,要折算成本,再加上汽油價上升導致進菜等成本上升,“這些折到菜價里,賣得比以前貴了。”
趕上刮風下雨,金老太也會去菜市場買菜。
菜市場 攤位租金翻倍 都要攤入菜價
西城區富國里菜市場,距離金老太家不遠,是一家不小的社區菜市場。
“這兩三年,菜價確實漲得比較多。”該菜市場一名攤主說,除了菜價本身上漲之外,他們賣菜的成本越來越高,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這名攤主計算,前幾年,他租一個攤位只要幾百元,現在要一千多;其次就是油價飛漲,原來進菜一個月二三百元油錢就夠,現在需要五六百元;還有人工等其他的費用也上漲。
他粗略算下來,現在一個月要比前幾年多花近2000元,這些絕大部分都要分攤到菜價里的,以一個月賣1萬斤菜來算,“每斤菜就要多賣兩毛錢了。”
超市 運輸成本大 賣菜不賺錢
金老太從不去超市買菜,“因為那里的菜太貴了。”她說。
“超市賣菜不賺錢。”北京物美超市集團采購部采購經理杜洪沙說,前幾年,超市不賣大路菜,因為沒有利潤而且質量安全很難保障。那時,超市只銷售一些深加工的蔬菜品種,如凈菜、特菜、反季節蔬菜等,價格很高,普通市民基本不去超市買菜。
這幾年,北京超市開始賣大路菜,物美超市從2008年開始在河北、山東、海南等蔬菜主產區進行“農(菜農)超(超市)對接”,目前95%以上來自對接基地。
杜洪沙說,超市賣菜大部分是保本,促銷時是賠錢賣。賣菜的主要目的是拉動客源,吸引消費者前來。他算了一筆賬,在產地收白蘿卜的價格是每斤0.55元,運輸的成本每10噸為1700-1800元,加上人員、物資等費用,到北京后,每斤的成本價在0.7-0.8元,這與超市里的銷售價格基本一樣。
批發市場 南方災害頻發 北京菜價“翹尾”
北京市場大部分蔬菜都來自于新發地批發市場。
新發地批發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認為,近幾年北京菜價上漲與災害頻繁關系很大。
他稱,在大流通局面形成之前,災區的菜價災后會大幅上漲,對其他地方影響較小。但現在不同,災后其他地方的蔬菜會源源不斷地流入災區,平抑了當地的菜價。這樣產地的菜價上漲會波及其他銷售地的菜價。
他舉例,2009年的2月到4月,南方長時間大范圍陰雨天氣,影響當地蔬菜生長,大量北方蔬菜南運。南方客商到河北邯鄲收芹菜的價格達到了1.2-1.3元/斤,當地農民都覺得這是“天價”。而邯鄲芹菜是要供應北京市場的,這也拉動北京市場芹菜價格一度走高。
再如,北京市場的鮮嫩蔬菜從6月末就要靠張家口、承德等地供應。此時江西、福建等地洪澇災害。當北京菜商到產地收菜時,南方客商已在那里安營扎寨收菜。這造成6月下旬北京市場的部分蔬菜價格“翹尾”。
蔬菜基地 種菜成本漲 菜地在減少
蔬菜的源頭是產地。
“種菜成本漲了不少。”張家口七甲鄉甲天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軍說。現在對蔬菜的安全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在種植上要多使用有機肥、農家肥,少用化肥,但成本每畝要高300元左右;在使用農藥上,堅決杜絕高毒農藥,必須使用低殘留的高效農藥,這樣成本每畝又要高50元左右。
此外,這幾年勞動力升值很快,原來一天一個工人只要30-40元,現在婦女這些弱勞力最少也要50-60元/天,而成年男子這些壯勞力要70-80元/天。種菜、收菜都要找幫工,光是人力成本,每斤菜就漲了五六分錢。
新發地市場一位負責人稱,隨著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步伐加快,周邊城市化建設的加快,零星的或成片的菜地正在慢慢地消失,菜地變高樓。蔬菜的生產者變為消費者,都會影響到蔬菜的價格。
今年初,北京新發地市場舉辦的春季種業展銷、推介訂貨會。參展商們普遍感覺到,今年到會訂貨、購買種子的客戶、客商比去年減少。
一參會種業公司經理透露,幾年前的種子交易會,房山、大興及東部的通州、順義甚至平谷的農戶也會趕來購買自己所需的種子。而今年,不僅到會的客商有所減少,前來選購的農戶更是明顯減少。
■ 措施
“農超對接”穩定菜價
面對不斷上漲的菜價,不少人分析認為,從田間到廚房的中間環節太多導致。
田間到廚房中間環節多
那么,一個蘿卜,從種在地里,到進入北京市民的廚房,需要走多少路呢?
北京市農委協調督察處處長任榮稱,中間環節有五六道。
一般來說,農民在田間種菜,收成的時候,會有小販來收菜;小販收到菜后,運到產地農貿市場銷售,主要客戶是北京等大城市來的經銷商;這些經銷商收菜后,再運到北京的批發市場,分銷給下游的經銷商或小販;下游經銷商買到菜后,會運到其他中小型批發市場銷售,或者運到商場、超市銷售;而小販買到菜后,會運到早市、菜市場銷售。經過這些環節后,市民才能買到菜。
北京與多地“農超對接”
“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損耗,每一道手還要賺錢。”任榮說,層層加價導致蔬菜價格不斷上漲。同時,經過這么多環節進入廚房的蔬菜,質量安全很難保障,出了問題也難以追查。從去年起,北京開始嘗試“農超對接”。這是一種“產銷對接”的方式,就是蔬菜從田間直接進超市,然后賣給市民,進入廚房。“除了超市,批發市場也可以直接從田間收菜。”
今年7月份,北京30多家蔬菜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與張家口市30多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加工企業進行了對接。今后,從張家口市菜地上拔出來的蔬菜將直接運到北京的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里。由于產銷直接對接,蔬菜成本有所降低,蔬菜價格也會比較穩定。將來,北京超市直接對接的蔬菜產地將越來越多。
■ 官方回應
蔬菜供應充足儲備機制完善
為穩定菜價,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地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目前,北京已在大型農貿市場、蔬菜產地區縣等,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儲存保障機制。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6萬噸的低溫庫和4萬噸的恒溫庫。
該市場一位負責人介紹,往年夏季時節,北京菠菜靠內蒙古、張家口等地供應。由于運輸距離遠,菠菜的包裝費用、保鮮費用上升,價格明顯高于春季和秋季,甚至高于冬季。但今年的6-7月份,來自河北、天津的冷藏菠菜不時地出現在市場上,每當冷庫的菠菜上市,內蒙古的菠菜就被迫降價,有效抑制了菜價上漲幅度。
昨日,北京市商務委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市場的蔬菜供應是充足的。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林文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