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品牌率先提出奶粉漲價,國產奶粉則一直處于漲與不漲的尷尬境地。自“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來,消費者對于外資品牌已經有了依賴感,這讓急于改善市場境遇的國產品牌苦不堪言。與此同時,借機搶占市場的洋奶粉也開始加大在華投資。
國產品牌仍在恢復元氣
記者調查發現,三聚氰胺事件前幾次漲價潮,國產奶粉基本上是和外資奶粉同時漲價,甚至有時漲幅還會高于洋奶粉,比如在2007年6月奶粉漲價潮中,三鹿、南山、圣元的漲幅就高于雅士利。
但發生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讓國產奶粉遭遇“滑鐵盧”。當部分費盡心思擠進高端奶粉行列的國產嬰幼兒奶粉身上也沾上污點后,國產品牌徹底跌入低谷,外資奶粉在國內市場占據話語權。
據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關于近幾年我國乳業格局的統計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前,國內奶粉市場中,國產奶粉市場份額占到40%多,在嬰幼兒中高端奶粉中,伊利、三鹿、圣元、貝因美、南山等都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外資品牌市場占到50%-60%。國產奶粉與外資品牌,基本在市場上處于相對平衡狀態。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的短時間內,國產品牌市場份額迅速萎縮,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迅猛增長到70%—80%,但是隨著這兩年國內乳業市場的逐漸恢復,現在外資品牌已經回落到70%以內了。預計隨著后期的逐步發展,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會逐步回升。
雖然在經歷危機后,國內乳業的恢復速度很快,但跟風漲價,遠沒有三聚氰胺事件前來得自信。王丁棉認為,“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國產嬰幼兒奶粉沒有叫板外資奶粉品牌的能力。”
“其實三聚氰胺之后,大品牌大企業都受到一定傷害。去年來看大企業的競爭相對比較溫和,價格戰幾乎沒有出現,都在忙著療傷。”王丁棉表示。
國際巨頭加大在華投資
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中國奶業連續10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發展,巨大的市場潛力已經讓不少外資奶業品牌垂涎。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外資品牌對二三線市場也趁勢而入,開始運作地級以下市場,在這些原來是國產奶粉的主戰場上,多美滋、雀巢等外資品牌銷量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外資已經意識到了縣鄉市場的重要性,盡管搶占農村市場目前只是開始,但外資如果針對縣鄉市場推出中低端產品,其銷量無疑更大。河北、河南、江浙一帶,鄉村的外資奶粉的接受度甚至超過了國產奶粉。
在高端市場已經很穩的外資奶粉在二三線市場,采取低端路線。去年,多美滋推出低端產品貝樂嘉系列,價位在40多元。有經銷商表示,這個價位對經銷商操作市場特別有利,也被消費者認可。
惠氏投資20億元新建的蘇州工業區預計今年年底投產。將主要生產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其他營養品,投產后將主要負責中國市場的銷售,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產能將大增。業內人士判斷,要想將這些產品銷售出去,惠氏也必向縣鄉市場滲透,推出不同的產品。
此外,記者注意到,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國的產能、市場網絡、鋪貨、倉儲及廣告宣傳等方方面面都加大了投資力度。
甚至因受三鹿事件而一度退出中國的恒天然,也在去年底重回中國市場。AC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其推出的孕婦奶粉在重返廣州5個月內,已成為當地市場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