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鳥巢,我努力尋找記憶中一年來的變化。
入口處,奧運會時森嚴的守衛少了,游客可以一直走到那條開滿荷花的河邊。在有關鳥巢的影像資料里,這個角度曾無數次被引用。而去年,如果你沒有奧運門票,就只能眼巴巴在數百米外的鐵欄桿外張望。
想跨進鳥巢,門票是50元。頻繁按快門,與每個帶有奧運記號的物體合影,是所有朝圣者最常見的動作。但是門口也有游客小聲嘀咕:奧運會都開過了,為什么場館還不能免費參觀?
走進鳥巢,一切好像沒什么改變。超級杯比賽的那天,人還是那么多,讓人恍惚中重回奧運夜。但這只是一年里的第一次幾乎滿座,除了有限的幾次演出外,大部分時間,鳥巢都是空巢。
比賽中場休息,一樓小賣部依然排著長龍,區別是現在一杯水已經賣3塊錢了,而一個月前的演唱會,同樣的水賣10元。
一樓新開出了一些商店,但這些以經營奧運特許商品為主要內容的專賣店幾乎門可羅雀,閑著的營業員比顧客還多。二層、三層就幾乎找不任何商業氣息。
拼命想找那個被網民評為“雷倒一片”的山寨版奧運冠軍頒獎儀式。這個讓游客穿領獎服、登領獎臺,最后拍照留念的惡俗創意,每天還限量2008個名額,雖然是噱頭,顯然游客里有的是愿意過把癮的人。只是超級杯當天怎么也找不到,大概為比賽讓了路。
一位工作人員透露,整體內部改造正在逐步進行,100多個包廂要改造,以后以會員制形式出租,一批諸如體育用品、旅游用品的商店也正有計劃地進駐。
這樣一座龐然大物,怎樣才能養活自己?鳥巢應不應該用純粹的商業化手段經營?看看是方法問題,實際上是觀念問題。
鳥巢的經營者認為,后奧運時期,國家體育場應該還回自己的基本功能,它只是一個體育場而已。它的經濟行為,不應該總是被放大被批評。但也有人認為,鳥巢身上有著中國百年奧運的基因,全世界只有一座鳥巢,這樣的品牌怎能被過度低俗的商業化毀掉?
北京奧運會過去了,但留下的話題遠沒有完。 (伊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