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緣何走下高端賣“地攤價”
“雅芳模式”已過保鮮期? 有網友點評:便宜得不敢用了
■記者 石曼 實習生 符聰 張絲雨 侯小娟
本報7月9日訊 近日,記者在多家雅芳專賣店看到了驚人的打折消息。“十元一樣,十元一樣”,店員小梅似乎對這樣的叫賣習以為常。間隔越來越近的加盟店鋪,促使靠著打折促銷生存的雅芳產品不再受到時尚人士的青睞。
作為首家獲得中國直銷牌照的企業,雅芳店鋪加直銷員的模式曾是中國直銷行業的標準模式。如今的雅芳真的猶如美容面膜,過保鮮期了嗎?
【現狀】
打折銷售仍舉步維艱
昨日,記者在開福區馬廠附近小區商業街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十元一件,通通十元,”順著叫賣聲,記者看到推車里都是洗發水、沐浴露、面膜等產品。本來以為又是什么山寨版的產品在蒙人,抬頭一看居然是雅芳專賣店。“每天傍晚,我們都會推出這些打折產品。”店員告訴記者。
這樣的場景實在讓人難以和曾定位為白領階層的國際品牌雅芳聯系起來。雅芳到底怎么了?
“如今市面上,雅芳護膚品的市場真的不如以前紅火,低折扣的促銷方式,讓我們暫且能夠保本。”店主張巧說。
曾經躋身高端化妝品牌的雅芳今日風采不再,不僅消費者紛紛反映:“雅芳打折太厲害了!”而且長沙各地的專賣店齊齊懸掛“新品全線打折!”的巨額橫幅,雅芳緣何頻頻降價,并一度遭受消費者唾棄?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也走訪了梓園路、春天百貨等雅芳專賣店。
梓園路雅芳專賣店老板羅紅從1995年開始從事雅芳代理,到現在已經14年了,“原來生意很好,旺季時候的銷售量一個月能達到10萬,就是淡季也能做個七八萬。”據羅紅回憶,去年開始銷售量就開始逐漸下滑,“公司打折打得太厲害了,走了好多老顧客,現在一個月做個一兩萬都有問題。”
“生意不好,門面租金又高,今年生意難做,我已經不單純做雅芳專賣店,而改做直銷員了,”記者看到,羅紅的門面內外間是小熊童裝專賣,里間才是雅芳化妝品,幾乎所有的化妝品上都貼有打折的標示,最低的一瓶30ml的洗面奶僅售5塊錢,“之前公司給我一個月的銷售任務是25000元,今年經濟這么不景氣,公司給我的銷售任務反而加到了35000元,除了打折,我們還有什么辦法?”
而當記者走進原本位于春天百貨一樓的化妝品專柜區,并未見到雅芳專柜,“上個月已經拆了吧。”旁邊一專柜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記者站在雅芳專柜的原址,左邊是Za,右側是鄭明明,相鄰的專柜還有清妃、深藍彩妝等。不可否認,這家雅芳的落幕和她旁邊這些高貴鄰居的入駐不無關系。
【爭議】
打折“打”跑消費者
“近兩年,雅芳護膚品折扣越來越多了,一瓶原價一百多的乳液打折之后只要幾十塊錢。”目前在師大讀大三的李同學說道,“剛開始,這種方式很吸引學生的眼球,到了晚上七八點的時候,專賣店里經常擠滿了人”。
但是,現在學生對這種折扣似乎已經沒有太大的興趣了。據李同學介紹,雅芳的產品更新很慢,那些較大眾的產品在包裝上一直都沒有變化。公司雖然每年會推出一兩款較高端的產品,但價格卻不是學生能負擔的。
據了解,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化妝品牌漸漸進入高校市場,如the face shop、娥佩蘭、普蘭娜、the body shop等,它們的價格和雅芳目前的價格差別并不大。所以,在這么多產品競爭的環境下,雅芳在中端產品上又沒有更新,自然也無法在競爭中再現昔日的“輝煌”。
另外,記者也在onlylady論壇上搜索到許多網友的點評,樓主starvsknife提問:“雅芳的東東怎么樣?”網友lemon ren回復:“AVON打折是蠻厲害的,大學生用雅芳,性價比還可以的。”網友smallball也表示:“AVON現在便宜得我不敢用,雅芳真的好像已經不如前些年了。”
【陰影】
電子網站搶奪市場
作為高端線路推出的產品-雅芳“新活”明星護膚產品,在推出后不久就面臨著多品牌競爭的慘烈局面。
據記者了解,在長沙市五一商圈,幾大百貨商場里的化妝品牌更是時時更新,不論是王府井的植村秀、benefit、紀梵希,或者是平和堂的FANCL、雅詩蘭黛、Anna Sui,均屬于業內一線的“豪華”陣容,即使與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線城市相比較也毫不遜色。
FANCL公關經理丁笑瑜表示:“長沙雖然人口不多,但是一線化妝品牌相對齊全,女性愛漂亮,會化妝,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
一面是高端品牌入駐帶來的競爭壓力,一面是購物網站的緊緊逼迫。如今的80后新生代已經養成了一種在網上采購的習慣,尤其是化妝品。眾多女大學生、女白領喜歡和習慣在網上交易。而且,由于具有體積小、價值高,方便訂購和風險小等特點,化妝品很適合走網上銷售這一渠道模式。
調查顯示,目前化妝品已經成為在互聯網上銷售收入排名第三的行業,淘寶網化妝品的銷售額在兩年前就已高達26億元。而在今年的第二季度,雅芳在中國的營業虧損額達到200萬美元,去年同期的虧損達400萬美元,中國營運利潤率是負3.1%。
對此問題,記者多次聯系雅芳總公司及長沙分公司,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這樣看來,這回雅芳除了要走出“涉嫌傳銷”的陰影,如何重樹消費者心中的品牌,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