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與現象
時代周報譚驥 整理
中消協指出,保險類投訴主要反映在:
第一,保險公司有部分險種委托銀行辦理,業務員片面夸大分紅型保險產品收益水平,甚至有的儲戶已經明確表示要儲蓄,銀行工作人員還竭力向其推銷保險。
第二,一些儲蓄所的業務廣告、海報只刊登利率和年限,不標明是儲蓄還是保險,消費者誤將保險當儲蓄購買。營業員在介紹產品過程中,不明示風險,不講明退保費用、現金價值和費用扣除等關鍵要素,誘使消費者不理智消費。
第三,消費者后悔或需用錢,退保就要承擔高額經濟損失。保險合同由經營者單方制訂,消費者很難全面讀懂理解,對一些不平等格式條款,消費者發現問題時為時已晚。
黃金交易陷阱多多
部分黃金公司吸引投資者交納保證金,參與到可將收益與風險放大20-50倍的外圍炒金交易中,先讓投資者嘗到甜頭。
然后鼓勵繼續追加資金,等到他們把大量資金投入之后,反向操作使投資者大幅虧損,投資者意識到交易錯誤時,黃金投資公司所提供的“正版”交易軟件不是死機就是無法操作,最后投資者的大量資金被強行平倉。
另外,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假借炒“電子黃金”、“電子商務”等新概念實施非法集資。
“如果確實是發布虛假信息給股民造成了明顯損失,可以要求信息發布者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影響面巨大,造成損失數額巨大的話,那么也應該承擔法律上的刑事責任”。
——金融領域知名律師楊兆全
“金融消費盡快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很有必要。實際上,雖然金融消費糾紛可以適用《民法》這類基本民事法律,但是,民法是以平等民事主體為調整對象,處于明顯弱勢地位的消費者使用民法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教授吳景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