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薛娟 多美滋奶粉事件尚未平息,惠氏奶粉又陷“結石門”。近日,一份由重慶市患兒家長李雪鋒搜集的19名長期喝惠氏奶粉并確診結石癥狀的患兒名單被媒體曝光……
20名結石寶寶
《每日經濟新聞》2月25日報道稱,截至24日,惠氏奶粉結石患兒的數量又新增了1例,共20名,其中,4名患兒已領取了每人2000元的統一賠償金。
“目前市場上有關惠氏賠償的傳聞均不屬實。”2月26日,惠氏中國公關關系總監席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此賠償金其實是之前三鹿集團等國內22家“毒奶粉事件”中的企業籌集約11億元建立的賠償基金。席慶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有關病因與惠氏奶粉有關,造成腎結石的原因比較復雜,我們愿意盡力幫助消費者尋找病因。
據了解,李雪鋒的兒子自2006年4月出生后一直喝惠氏奶粉,但去年在醫院被檢出左腎有沙型結石,與惠氏聯系得到的回復是結石不是奶粉造成的。去年12月,李雪鋒加入了結石寶寶團,聯絡了19個長期喝惠氏出現結石的家庭,其中最大的患兒3歲9個月,最小的未滿8個月。
盡管席慶稱,目前惠氏的銷量并沒有特別明顯的下降,但該事件還是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強烈關注。
在新浪發起的一項名為“結石事件是否影響對惠氏產品購買”的調查中,2.9725萬份投票中有63.9%的消費者認為有影響。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消費者對嬰幼兒奶粉已形成了一種恐慌心理,信息不對稱和檢測結果的單一性是造成消費者恐慌心理的原因之一。”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僅僅是三聚氰胺?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席慶表示,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所有進口的惠氏嬰幼兒配方奶粉都經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嚴格檢測,確保未檢出三聚氰胺后才批準進口。在國內生產的全部產品也是經當地質監部門駐廠人員的檢測后才批準出廠。此外,惠氏對當時市面上仍銷售的2008年9月14日前的919個批次全部送檢,全部合格。
而在多美滋奶粉事發后,國家質檢總局、上海市質監局也曾發布檢查通報稱,多美滋奶粉經檢測不含三聚氰胺。
“奶粉中不含三聚氰胺,并不代表其他物質一定不會導致結石。”王丁棉告訴記者,“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之前,就曾懷疑有其他原因導致腎結石,現在只盯著三聚氰胺來查,可能導致疏漏其他的問題。”
據王丁棉介紹,有幾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嬰兒腎結石發生。首先是孩子過度補鈣或鈣源不純正;其次是“高滲透壓”現象;再次是奶粉配料中的乳清粉如果質量較差和鹽分較高,也會產生結石。還有一種類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質“三聚氰酸”,既能提高蛋白質的含量,也是導致腎結石的因素之一。
“關于此次多美滋、惠氏奶粉事件,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表明與‘結石寶寶’沒有直接的關系。除了三聚氰胺之外,還必須將其他因素都排除之后才能證明其產品是安全、合格的。”王丁棉表示。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