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劍鋒
本輪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下降,將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造成影響,因此提高農民收入可從非農收入著手
國家發改委昨日宣布,從12月1日開始取消從今年1月中旬開始實施的食品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停止對相關商品的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工作,由經營者自主定價。
此次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從1月15日開始實施,前后歷時10個半月,涉及到的食品種類包括成品糧及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雞蛋等。
通脹壓力基本消除
此輪食品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出臺,是為了減少物價指數上行的壓力。在食品價格漲幅回落和通脹壓力減小的情況下,發改委取消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是水到渠成。
國家統計局四川省調查總隊最新發布的一期調查報告顯示,食品價格上漲對當地CPI上漲的貢獻率超過80%。
但從下半年起,隨著食品價格同比漲幅逐漸回落,CPI也出現了明顯的回落趨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0月份數據顯示,當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5%,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價格環比則下降0.9%。由此CPI漲幅回落至4%,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5月以來,CPI同比漲幅連續第6個月回落。
與此同時,中國今年再次取得了糧食豐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12月1日在合肥表示,預計今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將達到5250億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這將是中國近40年來第一次實現連續5年糧食增產增收。
在糧食豐收的情況下,業內預計11月份的物價指數將進一步回落,通脹的壓力基本消除。交通銀行11月27日發布的報告認為,11月份的CPI漲幅將下降至2.8%左右。國家信心中心發布的第四季度宏觀經濟報告則認為,該季度的CPI漲幅將降至3.8%。
食品價格走勢爭議
然而,對于未來糧食價格的走勢卻存在不同的聲音。
一種觀點認為,由于糧食價格包括豬肉價格出現的大幅下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上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導致新一輪的農產品價格短缺和價格上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長期來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趨勢,但在短期內,至少一年之內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問題,“我們現在需要擔心的不是通脹,而是通縮。”
魯政委認為,通脹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于需求超過供給能力而導致的,食品價格的波動往往和經濟周期的波動相一致。在明年總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出現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但他也承認,本輪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下降將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帶來消極影響,加上非農收入同時出現下降,將有可能影響此次經濟刺激政策擴大農村需求的效果。
由于去年農產品價格的上升,農民純收入增幅多年來首次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在此次意在擴大內需的經濟刺激政策中,農村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內需來源。財政部、商務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聯合宣布,從明年2月1日起將“家電下鄉”推廣至全國所有省區市,為期4年,累計將拉動消費9200億元。
魯政委對此建議,農民收入中的非農收入占比越來越高,提高農民收入要從非農收入著手, “比如考慮加大財政補貼和轉移支付額力度;基礎設施建設要考慮到如何盡可能地吸收農民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