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韓雄亮 實習生 毛丫
原料漲價奶農虧損
剛剛過去的2007年,我國牛奶業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年初還是一片“賣牛倒奶”聲,年底卻風云突變,演變成“無序搶奶”。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奶制品也跟風漲價。奶價大起大落,誰是背后推手?鮮奶還會再漲嗎?《市場報》記者在一些地方進行了調查。——編者
新年第一天,在呼和浩特市北京華聯超市,《市場報》記者看到,500克包裝的伊利利樂枕從每箱28.80元漲到了37.2元,以往1元錢1袋的軟包裝牛奶也漲到了1.30元。整體上,伊利、蒙牛、三元等牌子的純牛奶,漲幅都在20%左右。
有人說,牛奶漲價可以提高奶農的生產積極性,從而緩解供求關系。但奶農是否真會從這次奶制品漲價中得利?
原料漲價 奶農虧損
云堅是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察素旗鎮某村的奶農,家里養著6頭奶牛。他告訴《市場報》記者:“近幾年,喂奶牛的玉米、干草、秸稈和飼料都上漲了40% ,可奶站收購原奶的價格卻一直沒怎么漲。前幾年,一頭奶牛還能賺三千元左右,而現在喂一頭奶牛光玉米、干草錢就得五六千元,加上飼料就得七八千,這還不包括醫療、保險、水電等費用,不賠錢就已經不錯了。”
據《市場報》記者了解,2007年下半年,由于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國內幾大乳業巨頭先是聯手在一些城市取消了“買二送一”等促銷形式,醞釀了一次奶制品的“變相漲價”。而后,又在年底實現了乳制品的全面漲價,企業收購原奶的價格也相應上漲。據云堅介紹,現在原奶的收購價是2.3元/公斤,大約是在去年12月20左右從1.90元/公斤的價格漲起來的。
從1999年建成奶站開始,呼市土左旗黑河村的奶牛總數曾一度達到1700多頭,可從去年春天開始,奶農們不斷處理奶牛,到現在頂多剩下1200頭。據了解,村民們喂奶牛主要靠玉米和精飼料,玉米從2005年起的1.0元/公斤左右漲到現在的1.30元/公斤。而最近這段時間里,每百斤精飼料均有10元到50元的漲幅。
黑河村村主任張永萬表示,原奶價格雖然漲起來了,但是政府有關方面也該調控精飼料的市場價格,否則可能演變成一場數字游戲,奶農們到頭來還是得不到多大利益。
無序競爭 奶價看漲
雖然日子不好過,但對于個體奶農云堅來說,還是十分羨慕養奶牛大村的。據他介紹,現在有些養牛大村奶站間相互競爭得十分慘烈,收購價已經達到2.60元至2.70元/公斤。
據有關業內人士透露,近來隨著奶源的緊張,收奶競爭激烈。很多企業都是挨家挨戶拿著現金上門收奶,一些小奶粉廠、小乳品廠也紛紛搶灘奶牛村爭奪奶源,已經沒有價格體系可言了。
日前,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如果原奶價格繼續這樣漲下去,明年伊利集團光收奶增加的成本就將以數億元計,企業將無法承受這樣的成本壓力。因此,伊利奶產品不排除再漲價的可能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