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漲價的腳步最近放慢了一點,但我們每天都吃的食用油又邁開了漲價的步伐。就拿大家吃的最多的大豆油來說,12月上旬全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10.27元,比11月上旬漲了0.64元,一個月時間就漲了15%,看到豆油幾乎隔幾天就是一個價,很多人現在也坐不住了,我們今天就先到超市里去看看。
12月8日記者在哈爾濱市的一家大型超市---大潤發看到,在食用油柜臺的人流顯得格外的擁擠,據哈爾濱大潤發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過去7年從沒有遇到過豆油搶購的情況,而從今年9月份到現在,豆油的銷售卻異常的好。一天接近1000桶。
那么,哈爾濱的消費者為什么突然對豆油如此的感興趣?一位顧客告訴記者,與去年相比大豆油的價格整整上漲了80%左右,尤其是近期豆油價格還在不斷攀升。
大豆油成了超市里的搶手貨,雖然單從價格上看,現在大豆油比花生油還是便宜的多,但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論起漲價的速度,還是大豆油數第一。看到大豆油又漲價,又緊俏,照理說,生產廠家心里應該樂開了花。可是,我們記者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卻截然不同。
記者見到九三油脂的總經理田仁禮的時候,他正在密切的關注著大豆期貨的走勢,他告訴記者,大豆價格是企業的命脈所在,今年油價的飛漲與大豆價格的天價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作為原料的大豆漲價,大豆油的價格必然水漲船高,面對今年如此高的大豆價格,田仁禮坦言即使豆油漲價,企業依然很難獲利,去年大豆的價格在1元10左右,現在大豆價格的漲幅在一倍以上,而現在大豆油的漲幅只是在60%左右,所以,雖然大豆油的價格在漲價,可是企業卻是在賠錢,這使得田仁禮近期一直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
記者在九三油脂的生產車間了解到,這里從9月份開始一直是保持24小時連續生產,而即使是這樣,仍然無法滿足市場巨大的需求,他們還不得不尋求其他的辦法。記者了解到,北方收購的大豆已經不足以供應整個生產,所以九三油脂現在用的這些大豆,實際上也是從黑龍江省調到大連期貨市場的大豆,這些期貨大豆,直接加工成毛油后,再從大連反拽回哈爾濱來進行包裝油的加工。
那么,這種從大連購買大豆,反哺黑龍江市場的辦法又能夠維持多久?記者12月10日在九三油脂大連分公司的生產車間里面見到,這里的生產由于原料不足已經停產檢修三天了,總經理王玉民正在忙著搶購大豆,他現在每天都在為收購大豆而發愁,沒有大豆他的工廠就無法正常運轉,到目前為止能夠采購到手的,大體上的貨是在五萬噸左右,現在正在陸續的往廠內運。王玉民預計,工廠大概可以在5天后恢復生產,大概可以連續生產10天,這種特殊的生產情況到底又能夠維持多久?王玉民預計,到1月底的時候,這個周邊的地產大豆,包括黑龍江的大豆的收購就基本上就收購完了,恐怕只能依靠進口大豆了。
豆油價格飛漲,背后是大豆價格在不斷上漲,就當城市居民在超市里排隊搶購豆油的時候,生產企業也忙著在市場上搶購大豆,為了平抑國內大豆和豆油市場價格,11月份以來我國已經采購了300多萬噸進口大豆和40萬噸進口豆油,那為什么今年國內大豆供應會這么緊張?
田仁禮告訴記者,由于在國際大豆的期貨市場中缺少話語權,國內的大豆價格始終要伴隨著國際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而在今年國際豆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國內的大豆產量大幅的銳減。由于近兩年的大豆收購價格起伏不定,使得豆農對于種植大豆散失了信心,使得種植面積大幅減少,2006年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比2005年減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減少610萬畝,減少了12%。
在種植面積銳減的同時,記者又在黑龍江省糧食局了解到,由于大豆總量的銳減,而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又在進行調整,這使得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爭奪越演越烈。
價格飆升、產量銳減,直接造成了今年大豆供應的不穩定,那么,作為大豆的主產區,黑龍江大豆今年的儲備情況究竟是怎樣的?
“1月末左右,黑龍江大豆就基本消耗完畢了,這個跟往年不一樣,往年到六七月份,黑龍江省的大豆總量也得是在200萬噸左右,今年就沒有了。”
作為大豆油的原料,大豆消耗完畢之后,對于消費者而言,又將意味著什么?
記者在大豆主產區黑龍江調查,發現目前這里的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產量也是節節下降,出現這種現象并不只黑龍江一個地方,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我國大豆進口量將從06/07年度的3000萬噸增加到07/08年度的3400萬噸,遠遠超過國內的大豆產量,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可為什么現在卻成了進口大豆的天下?事情還要從一場大豆危機說起。
記者在大連見到大連華農豆業總裁李廣富的時候,他正在籌劃著將自己的榨油企業賣掉。2004年前,李廣富曾經的夢想就是成為大豆加工行業的龍頭,然而2004年的他所依賴的國際大豆價格發生激烈的波動,期貨價格從2800拉到4200,最高的4500,當時,與中國很多企業一樣,李廣富是在4100元/噸左右的價格上簽下訂單,而隨后價格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國際大豆價格降到了3100元/噸,李廣富和許多國內大型大豆加工企業一樣,迎來了企業的滅頂之災。
而在經歷了2004年的產業洗牌之后,國內依靠進口大豆的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能夠繼續堅持走到今天的國內獨資企業已經微乎其微了。在國內企業遇到危機的同時,外資也在乘機大舉進入,完成了榨油企業的市場整合。
李廣富:“外資和具有外資背景的企業,已經占到了80%以上,嚴格的講,我們大豆加工企業實際上已經被外資所控制了。”
作為2004年那場危機另一位親歷者,田仁禮對于外資企業占領市場有著自己更加深入的認識。田仁禮認為,國際糧商在中國開辦加工企業,它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通過加工企業賺錢,而是為他的母公司消化掉他的大豆。
國際糧商通過建立、兼并大豆加工企業,逐漸左右了國內大豆市場,國產大豆不僅一點點失去了生存空間,價格決定權也一步步被壓縮,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原料,大豆價格一旦出現波動,它影響到的不止是農戶和加工企業,更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列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那在這個非常時期,有沒有什么辦法規避大豆市場的價格風險?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劉登高:“農戶的儲備是一方面的,產區的儲備是一方面的,然后國家對油的大的戰略儲備也必須保證的。”
劉登高認為,只有增強市場的價格調控能力,加大儲備,才能免除豆農的后顧之憂,放心的種植大豆。
劉登高:“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已經變成了兩種不同的商品,我們中國抓住非轉基因大豆的商品的特色,滿足這個市場的要求,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這種要求,這個市場是很有前景的。”
作為中國大豆協會的專職副會長,劉登高對于中國大豆產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希望,而對于近期不斷上漲的油價,他表示沒必要過于驚慌。
劉登高:“油價的上漲給居民的生活會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油價的上漲,油的這個需求它是剛性的,目前價格這么大幅度地上漲,市民的需求不可能這么大地上漲,所以它必然有個回落期。”
半小時觀察:中國大豆為何總有危機?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這首七步詩證明了,至少在兩千年前,地球上好多人還不知道什么是大豆的時候,大豆就成了中國人生活中離不開的一部分。但是現在,我們吃點豆腐和豆油卻還得看外國人的臉色。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種糧不再是種了收,收了種,這么簡單,農業已經被充分產業化,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復雜的產業鏈。在國際資本的博弈中,如果我們不想法設法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不占據這個鏈條中的關鍵環節,不掌握現代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延續幾千年的傳統優勢就會短時間內然無存,變成過眼云煙。
市場的大門已經開啟,不可能再關上,我們的農業也不可能再滿足于風調雨順,自給自足,我們唯一的選擇是把億萬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把幾千年歷史的傳統農業打造成一艘劈波斬浪的現代化航母。其實,在全球化游戲里,我們也并非逆來順受的弱者,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十幾億人口組成的巨大市場就是一張誰都不敢輕視的王牌。中國有幾億農民,中國人絕對不能失去種糧食的機會。現在的關鍵是,誰來負起責任,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
主編:周人杰 記者:姜龍飛 攝像:陳艷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