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誕元旦進口食品消費量上升 小心洋食品陷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0:46 中國質量報
作者:李曉慧 圣誕節、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如今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趁此機會,在冬日里好好享受一把異國情調,圣誕樹、巧克力、掛彩燈……樂此不疲。“舶來”的風俗給了人們放松休閑的機會,品味進口食品也隨之成為人們感受異域氛圍的方式之一,但筆者通過在北京市朝陽區天客隆超市的走訪了解到,大多數消費者認為進口食品價格偏高不實惠,看不懂外文而無法分辨真假,只是為圖包裝漂亮而偶爾食之。看來,想安心享用“洋食品”并非易事。 認清食品中文標簽 筆者在選購過程中發現,部分食品包裝袋上貼有一張標有食品名稱、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中文標簽,這些標簽一般將外文介紹覆蓋,讓人難以比對。據了解,食品標簽是確認進口食品是否安全可靠不可缺少的環節。目前,很多中文標簽存在著故意夸大產品功能,肆意篡改產品成分,進行虛假宣傳的現象;一些中文標簽沒有標明“年齡”警示和使用注意事項,對消費者造成了人身傷害;甚至一些保健類、營養類食品的服用量被任意夸大,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按照我國《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規定,進口食品都要有食品檢疫標簽和中文標簽,中文標簽要求包含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凈含量或固形物含量、原產國(地區)以及總代理或經銷商在我國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等內容。所以,沒有中文標簽、保質日期標注不明確的進口食品,消費者一定不要購買。 切勿迷信高價高質 很多消費者對進口食品是否真的價高質也優心存疑惑。 在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的一家食品店里,一位消費者向筆者反映,偌大的一個法國盒裝曲奇其實只裝了6塊餅干,價錢卻至少是國產曲奇的4~5倍。據店長解釋,進口食品主要靠包裝和口味制勝,因為大多數購買者只在意其特別的創意包裝和多樣性、獨特性的異域口感。同時店長也表示,進口食品的利潤的確很高。 一般來說,進口食品的合理利潤應該在20%左右,然而市場上進口食品的利潤率達到50%~60%的情況并不少見。據分析,進口食品在國內沒有統一定價,消費者不清楚進口食品的合理性價比,加之認為進口商品本身就很貴的心理慣性,給商家留下了漫天要價的機會。除了不根據品質定價外,高價的進口食品也并不一定就代表高品質,近年來進口食品被查出不合格事件就屢見不鮮。如近日,從美國進口的蜂膠膠囊和葡萄干被檢出大腸菌群、霉菌和二氧化硫含量超標,寶潔公司的品客洋芋片被檢出違禁物溴酸鉀,而號稱“最貴的礦泉水”法國依云礦泉水也被發現細菌超標。因此,消費者購買時不要過度迷信高價高質的標準,應在了解的基礎上客觀評價食品品質。 零售店網購信譽難測 對于時下流行的網絡購買和遍地開花的零售食品商店,消費者要多留個心眼兒。 業內人士特別提醒說,消費者購買時,要警惕不法商人回收外國食品包裝袋,裝入“本地貨”假冒進口食品或者販賣走私產品的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經銷商出具“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后簽發的,證書上的進口食品詳細信息應該與實物相符。另外,這類“回收產品”和走私產品從包裝上也可看出一二,如果消費者發現食品的包裝袋、包裝盒磨損陳舊,金屬包裝脫漆生銹,圖案印制粗糙低劣,封口處有再加工的痕跡,生產日期、保質期處有涂改粘貼痕跡,最好慎重購買。業內人士強調,雖然進口食品在我國一般都有銷售代理商,但是超市或者連鎖店對這些經銷商的資質水平很難衡量,因此,具備一定的鑒別能力是必要的。 進口食品所帶來的異國風味自然值得領略一番,但首先要確保食品是否合格,是否會給健康帶來損害。據檢疫檢測部門人士透露,如果沒有通過規范的程序、合法的進口渠道,未經任何檢測檢疫的食品,在原材料使用、加工過程、儲存和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微生物、重金屬、色素、防腐劑超標等常見問題都會對身體有所影響,消費者要盡量選擇值得信賴的商家、認準各類檢測證書,認真比較慎重購買。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