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協委員談新休假方案:長短假結合 假日更合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8:23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周英峰、陳芳)針對近期社會頗為關注的法定節假日調整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假日設計需要與時俱進,節假日安排應體現中國特色。 不排斥西方的節日,但要有自己的文化 近年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呼吁要重視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缺乏傳統文化特色的問題,呼吁將傳統節日變為法定假日。 蔡繼明說,清明、端午、中秋、除夕都是中國老百姓的民俗節日,已施行了兩三千年,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清明節祭奠先人,代表了生生不息的傳承;端午節弘揚的是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象征著家庭團圓、社會和諧;除夕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呈現祥和的文化。 “如果這些傳統節日能變成法定假日,節日與假日融為一體,那么傳統文化就有了一定的載體,我們就可以將之發揚光大,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作用。”蔡繼明說,對于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也非常重要。 面對著西方文明的涌入,圣誕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日漸風行。蔡繼明說,我們可以不排斥這些,但我們要有自己的文化,否則就忘了本。 黃金周負荷越來越重,到改革的時候了 1999年,國家對原有的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了調整,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3個黃金周。對黃金周的批評,從施行之初就有一些,最近一兩年批評比較多。蔡繼明認為應該一分為二地評價黃金周。 蔡繼明說,當時國家設立黃金周,主要出于經濟考慮。黃金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們的旅游需求,對于拉動內需、調整旅游產業結構等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但是,黃金周對國民經濟直接拉動作用并不明顯。蔡繼明說,據國家統計局1986年至2006年期間相關統計,實行黃金周之前,我國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2%,實行黃金周之后,年均增長只有12%。 不僅如此,黃金周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蔡繼明說。比如,“井噴”式的出游,導致旅游服務質量明顯下降,旅游景區不堪重負,政府公共管理費用大大增加;全國集中放假,造成與國際社會的生活、工作節奏不合拍等。 蔡繼明說,黃金周制度有利有弊。如果把成本與收益通盤比較一下,廣大社會成員呼吁改革黃金周制度有一定的道理。保留一兩個黃金周,再形成幾個“小長假”,增加假日的次數,節假日的分布就會更加合理。 節假日的總量不會減少,假日改革需要循序漸進 蔡繼明說,從現在情況來看,黃金周制度應適時進行調整。此前,有部分民眾和網友擔心,改革黃金周制度會減少大家的休息時間,這是誤解。據了解,目前研究的方案中,沒有一個提出要縮短人們的休息時間,有的還建議多增加幾個法定假日。 有人還擔心,在帶薪年休假制度未能有效落實的情況下,一旦黃金周進行調整,人們的休息權將更難得到保障。蔡繼明說,法定休息權能否落實,不由黃金周如何調整來決定。把傳統節日變成法定假日,反而更有利于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因為,這樣不僅有法律的約束,而且會有社會習俗、社會道德的約束。 蔡繼明認為,從維護勞動者休息權的角度,帶薪休假制度勢在必行。如果將帶薪休假制度完善起來,那么人們既有時間長途旅行,也可以錯開時間、地點,黃金周調整帶來的遺憾就可徹底消除了。 設計一個合理的、完善的假日制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蔡繼明說。既要尊重歷史、文化,也要考慮到生活與生產的需要;既要體現政治生活的內容,還要考慮到中國與西方作息時間的接軌。據了解,目前中央決策部門正在廣泛征求意見,考慮適時調整節假日制度。政府在最大范圍內尊重民意、關愛民生,一定會深得民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