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五糧液的四大傳統文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16:32 中國網
來源:中國網 五糧液酒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人類生生不息的發展歷程,見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從古老的焚人的“蒴醬酒”到唐宋時代的“荔枝綠”、“姚子雪曲”,到現在的五糧液,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五糧液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一、飲食文化: 民以食為天,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所以,“五谷豐登”是一個國家興旺的象征。2500年前,《黃帝內經》提出了我們中國人飲食平衡的觀念:“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現代營養學證明:五谷雜糧具有保健和益壽的功能,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對于高油脂、高蛋白攝取過量的現代人尤為重要。高梁、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這就是人們養生必須的五谷雜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糧食,傳世600余年的五糧液,歸納出用五谷雜糧作為釀酒原料的完美比例,集五種糧食之精華,使五糧液具有了營養均衡、純天然綠色食療的養生功效。 二、詩歌文化: 因醉酒而創作出傳世詩作的例子不少:魏晉名士、第一“酒鬼”劉伶;“斗酒詩百篇”的酒仙李白等,都將美酒成為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歌頌五糧液名詩佳句也不少,唐代大詩人杜甫大約在公元743年到了宜賓,當時杜甫嘗到了春酒和宜賓的特產荔枝,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北宋詩人黃庭堅,曾被貶至戎州(今宜賓),寄情于戎州山水詩酒之中,遍嘗戎州佳釀,寫下十七篇論酒的詩文,其中最為后世推崇的是《安樂泉頌》和《荔枝綠頌》,這都是五糧液和中國古詩的完美結合。值得一提的是,在五糧液的酒文化博覽館,收藏了屈原、曹孟德、杜甫、蘇東坡、李白、辛棄疾、陸游、黃庭堅、聶夷中、杜牧、李清照等的詩詞佳句和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和各界名人的書畫作品,讓人流連忘返,暗暗稱絕。 三、中庸文化: 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庸和諧之道。五糧液是中庸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五糧液利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把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高梁五種糧食之精華進行充分的調節融合,使得昧覺層次全面豐富,并綜合調動了人的視覺、嗅覺、味覺三種美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內在品質上,五糧液注重醇厚和豐滿,把人口前的醇厚芳香與飲酒后的綿久悠長有機融和在一起,凸顯五糧液酒性的柔中帶剛、淡中透濃的風格。五糧液均衡和諧地調節了各種成份,達到色、香、昧俱全的佳境,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和諧”的完美境界。 四、祭祀文化: 在酒出現時,僅作為祭祀的用品。杯底五谷杯上液,即在祭祀時,在盛滿酒的酒杯地還得放入糧食。五糧液是糧食釀酒的總集。五糧液在明朝時被明成祖封為貢酒;清朝,被作為“通神之物”,是“圣液”,應用于皇家祭祀等隆重的場面;1988年,十世班禪在扎倫布寺靈塔祀殿把五糧液作為祭酒用來祭天典神;2005年五糧液被正式確定為西藏大昭寺吉祥圣母殿的永久供奉護法酒;2006國際孔子文化節五糧液被選定為祭孔大典唯一祭祀酒…… 飲酒是一種文化消費,品味五糧液,品昧的不僅僅是中國千年傳統文化與酒文化的完美結合,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歷史的厚重積淀,中庸和諧的儒家風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