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稅征收在即 成本高售價低礦泉水企業遭冷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03:24 第一財經日報
惠正一 “儂哪能曉得這個水好,不都一樣的嗎?” “這個水有自己的一口深井的。不是報上這么講的嗎?” 周末家樂福萬里店超市飲用水柜臺前,一對正在挑選飲用水的年輕夫婦似乎正有一點小小的分歧,丈夫拿著一瓶正廣和泉語礦泉水一再向妻子解釋礦泉水的好處,但是妻子依舊一臉質疑。 面對柜臺上堆得滿滿的各類品種,礦泉水、礦物質水、天然飲用水、純凈水、蒸餾水,有多少消費者清楚它們的區別? “水難做啊。礦泉水尤其難做。”一個做水的地方企業負責人慨嘆。 近期,有消息稱國家將對資源稅政策進行調整或將有新動作,礦泉水和地熱水可能將在新一輪資源稅政策改革中被納入征收范圍。稅收的調整對礦泉水企業來講意味著什么呢? 礦泉水或將漲價 盡管資源稅調整的具體政策還沒有正式出臺,上海一位礦泉水行業資深人士仍表示:“這將導致成本增加,終端價格肯定要調整。” 國家標準GB8537-1995中定義“礦泉水”是指“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在天然波動范圍內相對穩定”。 礦泉水屬于礦產資源,因此生產礦泉水的企業需要去國土資源部申請和鑒定,并獲得相關的采礦許可證。真正的礦泉水包裝除了常規的生產許可證號和標簽許可證號外,還有“國土資礦泉水”的編號,例如5100西藏冰川礦泉水是[2007]2號,霖泉天然礦泉水是[2000]04號。 目前,各地對礦泉水所征收的稅費并不一樣,有的地方繳資源稅,有的地方繳礦產資源補償費。廣東省目前是向礦泉水企業征收銷售收入1.2%的資源稅;而北京征收的則是每噸40元的礦產資源補償費。 據了解,本次資源稅政策調整可能對各地礦泉水的稅費進行統一。“屆時繳費的比例會大幅提高。”據上海這位業內人士透露,其所在單位的礦泉水水源來自浙江,“和上海大部分礦泉水廠家一樣,我們與當地企業簽訂長期合同,在水源地進行貼牌加工,由于將來稅費會漲,現在我們的水源供應商已經在和我們談漲價的問題了,今年可能還按照舊的合同,明年估計會變。” 優水劣用 根據目前的統計,國內礦泉水企業大約有1200多家,而生產能力在萬噸以上的企業僅占約10%。此外,康師傅、農夫山泉、娃哈哈、雀巢、可口可樂之類的中外飲料巨頭均沒有將礦泉水納入主攻范圍。目前中國市場上尚無名號足夠響亮的礦泉水品牌。 “礦泉水不好干。”山西一家地方飲用水公司的負責人張先生(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飲用水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終端零售價很低,礦泉水價格與其他水拉不開差距。因此成本相對較高的礦泉水在整體利潤較薄的飲用水市場遭受了冷遇。 與此同時,申辦采礦許可證及相關手續的高門檻也令眾多中小企業不堪重負。據上海上水純凈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金虎介紹,向國土資源局申請耗時耗財,“費用可能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時間可能要兩年。礦泉水企業的先期投資要比其他企業高很多。” 因此一些中小企業不得不“另謀良策”。“其實我們的水源就是礦泉水,完全達到標準的。”張先生表示,“但是我們標的是天然水。”因為“到國土資源部辦采礦許可證很麻煩,我們沒有時間,幾十萬元的費用我們也承受不起。”將礦泉水當天然水賣后,張先生所在企業只需在當地辦個取水許可證,每年向當地政府交個幾千元。據張先生介紹,在山西像他們這樣的企業大約有幾十家,幾乎沒有一家正式辦理采礦許可證。 有國外高端礦泉水企業表示,中國目前沒有發現好的礦泉水水源,但據周金虎介紹,其實中國礦泉水資源很豐富,只是“優水劣用”。據其介紹,即便在上海,地底下也有符合標準的礦泉水資源,但是“上海地下100噸礦泉水中,被用于加工成飲用礦泉水的僅有2%~3%”。很多的礦泉水被白白浪費,甚至僅被當作深井水作了普通的工業用途,或者就直接滯留地下不為人知。 從高端市場找突破 由于消費者培育尚欠火候,高成本的礦泉水在終端市場并未取得價格優勢。以家樂福的報價為例,普通550毫升裝的瓶裝飲用水,可口可樂水森活每瓶0.8元,娃哈哈純凈水0.9元,康師傅礦物質水1元。而正廣和泉語礦泉水僅1.4元,霖碧為1.86元。在便利店,康師傅和農夫山泉的水零售價約在1.2元到1.5元之間。而霖碧的定價約2.2元左右,差價不到1元。 而同樣是礦泉水,500毫升的依云在家樂福賣到8元,而在便利店可以賣到10元以上。 上海市飲料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陳杰博士介紹,上海市場上礦泉水的占有率不到5%。此外,據周金虎介紹,一些劣質水低價沖擊市場也導致水市場更加混亂。 只有在終端市場和其他水品類拉開價格差距,礦泉水才有希望。目前正廣和與5100西藏冰川礦泉水都在力爭打開高端水市場。不過如何迅速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是他們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周金虎指出,稅費調整后,公司可能減少礦泉水的量,而專注真正有需求的用戶。此外,稅費提高可能迫使一些小企業暫時退出。“但是他們不會真的放棄,畢竟手中有水源,先期投入也非常大。這些小企業可能等有實力的企業把市場做起來后再殺進來。”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