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立坤
近日,重慶市通管局對上千種通信資費套餐進行清理,超過九成套餐被叫停。大快之余,更為驚嘆:為“套牢”消費者,運營商們竟如此費盡心機。
公開的數據顯示,清理前,重慶40個區縣電信運營商推出的資費套餐約1555個,此番停止了1421個資費套餐,其中重慶電信叫停1279個、重慶聯通叫停103個、重慶移動叫停39個。“該死掉”的套餐居然如此之多。
事實上,重慶并不是全國手機套餐最多、最復雜的地方,它的花樣比起一些地方仍是“小巫見大巫”。比如在廣東,廣東移動、廣東聯通的套餐可謂重重迷陣,上萬種大行其道。在一個私下場合,信產部的某位高官對套餐的“創新精神”也嘆為觀止。
而在北京,套餐把戲也層出不窮。筆者粗略估算一下,北京移動三大品牌和北京聯通四大品牌,每一品牌的套餐不下十種,每一套餐都分幾個檔位,有些把本地通話、長途通話、增值業務、上網流量等等打包,需要的、不需要的統統塞進來,真是亂花迷人眼。
目前,國內有4.8億手機用戶,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或者正在為選擇哪款合適的套餐而絞盡腦汁,暢聽卡、大眾卡、動感地帶、新勢力、長市卡、新商旅……令人眼花繚亂,雖說選擇多了,可是每一個選擇更像是一個故弄玄虛的“陷阱”:為了省幾毛錢,每個人不得不當一回數學家,接受一道道復雜算術題的折磨,最后卻大呼上當。
套餐本是商家揣摩購物心理后推出的促銷手段,既能給顧客實惠,又無損服務質量。本是兩全其美,但在現實中卻大大地變了味,甚至成為“圈套”的代名詞。個中玄妙不外乎利益的驅使,為了變相的少降價、不降價。現在甚至連座機、小靈通也玩起了套餐游戲。
既然還利于民,就請不要再跟我們捉迷藏,消費者要求的只是簡簡單單、明明白白的消費。重慶的大刀闊斧令我們拍手稱快。北京,也是時候“有請”雞肋套餐退市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