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粉彩人物碗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乾隆粉彩圖案花卉鏤空大盤
此件以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篆字款。應是乾隆帝退位當太上皇時仍使用乾隆款特別燒造的器物。這段時期一方面以書“乾隆年制”紅款作品進呈乾隆,另一方面也以紅款書“嘉慶年制”進呈當朝的嘉慶皇帝,因此有時往往有造形、畫風、色彩、風格相似的二個不同年款的作品產生。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清雍正琺瑯彩藍料山水把壺
琺瑯彩瓷,始創于清康熙,以銅胎琺瑯器為藍本,式樣單純。雍正六年后,琺瑯彩料由原本從國外進口,轉而開始自制。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明萬歷五彩龍鳳大盤
明神宗萬歷時期,官方手工業喜愛制作五彩繽紛的作品,以寓意吉祥為要。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
壺口沿呈三階漸高邊,形似僧伽帽,故名。僧帽壺形使見于元代,宣德寶石紅僧帽壺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棱邊常見“燈草邊”白邊,為宣德紅釉普見現象。寶石紅僧帽壺,深受清宮帝后所愛,清佚名畫“胤禎妃行樂圖”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寶石紅僧帽壺。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杯口微侈,壁矮,以雞為主題紋飾,故名雞杯,又其狀似缸,又稱雞缸杯。以前均認為斗彩始于成化,1984年在西藏日喀則薩迦寺發現宣德斗彩蓮塘碗一對,其后又于珠山遺址發掘同類瓷盤破片,宣德斗彩終獲認定。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明永樂青花蟠龍天球瓶
青花在中國元代中期,也就是十四世紀左右,已達精美地步。但元末明初一度衰退,色彩變的灰暗。直到十五世紀的永樂、宣德,青花瓷藝又再度回復鮮艷的色澤,廣受好評。因此,永、宣的青花磁遂成后世仿制對象。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元鈞窯天藍紫斑如意枕
此件“天藍紫斑如意枕”,如意頭的塑形已略為簡化,加上天藍釉層夾雜月白流汁的特征,比較接近墓葬出土的元鈞釉色,故據以推測其窯燒年代應為元朝。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南宋龍泉窯翠青五管瓶
此種肩上豎立數個圓管的唇口瓶,有以為是燭臺,有稱為花插的,其用途尚難斷定;但龍泉地區自北宋起便常在墓中出現多管造型的器皿,似為墓葬中做為“谷倉”意涵的用器。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宋定窯嬰兒枕
宋、金時小瓷枕廣為流行,有最簡單的長方形,亦有動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狀似如意云狀,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嬰兒枕為其中造型較為繁復者。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宋汝窯蓮花式溫碗
器作十瓣蓮花形。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之紋飾及造型,隨佛教之傳入而盛行,爾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習性,寓意廉潔,廣為各類器所采用。
臺北故宮精品展之一:稀世青銅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