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13日下午消息,根據清科集團最新出爐的《2011年“新三板擴容”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定向增資市盈率也在不斷攀升,而機構突擊入股的投機傾向也日趨明顯。
以下是報告全文:
大中華區著名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推出《2011年“新三板擴容”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觀測到在“新三板擴容”之聲愈見響亮之時,“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定向增資市盈率也在不斷攀升,而機構突擊入股的投機傾向也日趨明顯。針對VC/PE機構在“新三板”市場的投資機遇與現狀進行了梳理,并對逐漸顯現的投資風險做出了分析。
按照“新三板”企業的相關規定,掛牌公司可以在股東人數不突破200人的前提下,申請進行定向增發,實現再融資。目前監管層遵循的“定向增發”原則包括:新老股東雙贏、增資數額根據公司發展需要確定、券商把關。2006年10月25日,“新三板”企業“中科軟”和“北京時代”正式發布公告,進行定向增資。從此,“新三板”企業融資真正啟動,VC/PE機構投資“新三板”企業具有了可操作性。近年來,隨著VC/PE機構在其他資本市場上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新三板擴容”的逐漸升溫,讓更多的機構逐漸注意到了這一片未被開發的“新戰場”,清科研究中心觀測到,目前已有多家機構關注到了“新三板”企業未來發展機遇,先行一步通過定向增資,對優秀掛牌企業進行了投資。2010年全年,“新三板”共計有9家公司完成10次定向增發,總融資額達4.38億元,超過2006年至2009年四年的融資總額。
與創業板相仿,“新三板”企業的主要吸引力也在于成長性、創新性,其投資價值較難被準確量化。隨著“新三板”日益受到投資機構關注,其定向增資的市盈率同樣有不斷攀高的趨勢,歷史年份中15.00倍左右的市盈率已經較為罕見,而如今大多數企業的增資市盈率早已悄然提高到20.00至40.00倍之間。與普通“非公開流通股份”不同,“新三板”企業在掛牌之初,已經經歷過改制、審批等流程,企業的股權架構清晰,并且在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協助下完成了規定的信息披露流程,因此,“新三板”企業的起點高于普通企業,從而具有較高的IPO預期。加之創業板的推出,較低的掛牌門檻使部分“新三板”企業距離IPO只有一步之遙,因此,機構投資者對于“新三板”企業的IPO的期望值也隨之增加。
深交所信息顯示,2010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向增資平均市盈率為23.40倍,新參與定向增資的機構投資者達23家,其中部分備受機構關注的“新三板”企業市盈率更是一日千里,而入股的VC/PE機構的投資意圖則明顯鎖定了“新三板”企業IPO。
以“中海陽”為例,按照中關村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的信息披露顯示:2010年7月22日,“中海陽”公布上半年的定向增資結果為每股價格9.00元人民幣,以 2009 年凈利潤 17,544,779.14元計算,攤薄的每股收益為0.29元,攤薄的靜態市盈率約為 31.00 倍;2010年11月26日,時隔僅4個月,“中海陽”再次公布定向增資方案,此時公布的增資每股價格飆升至21.20元,以公司 2010 年前10個月凈利潤25,732,356.36元計算,攤薄的每股收益為 0.37 元,市盈率高達57.30倍;2011年3月9日,“中海陽”正式公布二次增資結果,此時2010 年全年凈利潤達到58,976,367.44元,而攤薄的每股收益達0.84元,攤薄的靜態市盈率降至25.24倍。然而,“中海陽”再11月、12月兩個月內,使企業的凈利潤提高了超過100.0%,其原因令人費解。此外,“中海陽”的年度和半年度報告顯示,其2009年度和2010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829.0%和336.0%,參與中海陽定向增發的機構目標毫無疑問的鎖定已經指日可待的創業板IPO。
“聯飛翔”也是一個市盈率短期驟增的典型案例。2010年8月24日“聯飛翔”發布的增資方案中,對應2009年的攤薄市盈率達到39.00倍,創造了“新三板”定向增資至今的最高紀錄;與之相對應的是,2010年3月18日,“聯飛翔”才剛剛公布的定向增發結果,而此時的增資價格為每股人民幣 3.20 元,市盈率僅為22.86倍。
實際上,“新三板”企業目前在境內資本市場的價值尚未得以完全體現,即使如“聯飛翔”、“建工華創”的最高認購市盈率也未超過40.00倍,而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境內資本市場2011年一季度的發行市盈率為65.14倍,其中創業板上市企業的發行市盈率高達72.95倍。因此,境內資本市場的高估值,同樣是機構投資者踴躍參與的重要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