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香
6月16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3764.14億元,環比上漲21%;前5個月新增外匯占款超過1.4萬億元,截至5月末總規模已達24.39萬億元。
巨大外匯占款背后是龐大的外匯儲備,今年一季度新增外匯儲備1940億美元,是僅次于2010年四季度的第二歷史高峰。截至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
當日同時公布的《2011年外管局年報》中,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專欄)表示:“外匯儲備的增長,是我國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客觀結果,與所謂的‘強制結售匯’無關”。
而對于可能隱藏在外匯儲備中的“熱錢”,年報指出,據外管局估算,2001 年至2010 年我國波動性較大的跨境資金總體呈小幅凈流入態勢,年均流入近250 億美元,占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9.0%。
投資凈收益182億美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外匯占款月均新增額在2800億元左右,超過了去年月均2723億元的水平。
外匯占款是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因此不少人將外匯占款的增長歸咎于強制結售匯制度,但易綱表示,強制結售匯制度是外匯短缺時代的產物,建立于1994年,但此后,外匯局不斷放寬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戶條件,提高賬戶限額。
2008年,修訂后的《外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企業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可以自行保留或者賣給銀行。2011年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須調回境內。
“因此,我國已不再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強制結售匯已經是一個歷史概念。”易綱表示。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即便不實行強制結售匯,企業亦會選擇多結匯、少購匯,這亦是銀行外匯存款增長乏力而外匯貸款高速增長的動因。
2010 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3054 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7% ;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2260 億美元,增長25%。值得注意的是,與貨物貿易順差與2009年基本持平相比,收益項目順差2010年大幅增長3.2倍,達到304 億美元。
“主要原因是我國對外資產規模持續擴大,2010年投資收益凈流入182億美元,而2009年該項凈流入為1億美元。同時,我國海外務工人員的勞務收入繼續增加,2010年職工報酬凈流入12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70%。”外管局稱。
由于在2010年末的對外金融資產中外匯儲備資產占71%,因此182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大部分是國家外匯儲備取得的收益。
“今年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將堅持多元化投資策略,優化貨幣和資產擺布。”外管局表示。
房地產外資快速增長
外管局在年報中表示,因利差、匯差和境外融資成本較低,套利資金凈流入可能增加。
“熱錢”作為跨境資金流動的一部分,是外管局的重點監測和打擊對象。“‘熱錢’違規流入通常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滲透,尚未發現國際‘金融大鱷’大規模流入的情況。國際性‘大炒家’以違法違規形式進入我國存在法律風險,同時我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尚不足,對擅長杠桿交易、套利交易的對沖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吸引力有限。”外管局稱。
不過,近年來房地產業外資流入增速較快,外管局指出這些投資以現匯為主并基本結成人民幣使用,其影響需密切關注。據商務部統計,從2001年到2010年,房地產業的來華直接投資占外資流入總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06 年以后占比逐步提高,2010年達到23%。
外管局用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中扣除進出口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境外投資收益、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調回等四項,把所得差額視為波動性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凈額。據此測算,2010年剔除境內人民幣凈支付400億美元的因素,凈流入35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增量的7.6%。
“這個差額不都是純粹套利的、違法違規的或者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其中包括了我國金融領域的直接投資交易、企業合法的服務貿易活動、合理的進出口賒賬及其他財務運作、個人合法的外匯收支,以及銀行部門外匯資產調撥等。”外管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