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人民幣匯率連創匯改以來新高 > 正文
對人民幣升值速度的不滿并非關鍵,重要的是施壓過程;影響升值的政治周期可能超過了經濟周期
□ 本刊特派華盛頓記者 李增新 記者 于海榮 | 文
強硬制裁聲
中美之間就貿易和人民幣匯率問題進行的角力又趨激烈。9月14日,由商務部副部長王超率領的中國經貿代表團飛赴美國,新一輪對美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展開。30家企業的近50名企業家隨行,交流重點包括能源、科技創新合作等。
“除此之外,商務部在今年后一階段還會組織兩個貿促團對美進行經貿交流活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9月15日向記者透露。
這邊廂,在華盛頓,國會剛剛秋季復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首場聽證正是針對中國人民幣匯率。而且,在9月15日至16日兩天時間內,參眾兩院緊盯這一主題舉行了多場聽證。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出席了其中的兩場聽證會。他對6月19日以來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表示失望,提出人民幣仍然顯著低估,但他對眾議院一項“制裁”中國的法案持謹慎態度,也不贊成草率將中國冠以“匯率操縱國”的稱號。
他提及,在將于10月15日發出的半年一度國際經濟政策和匯率政策報告中,美國財政部將依據中國匯率改革的實際情況做出“客觀評論”。
敏感時刻,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驟然加快。9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7172元,連續七個交易日上升,累計升值幅度約達1.1%。觀察人士稱,這一幕與6月匯率機制改革重啟前有些相似,但市場自那時形成的人民幣微幅升值預期,突然打破。
對人民幣匯率發動攻擊的“炮彈”是2009年初擬的HR2378《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
在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聽證中第一個提供證詞的,是該法案的發起人之一萊恩(Tim Ryan)。
他提出,人民幣匯率低估可能最高達到40%,相當于中國出口商品被補貼了40%,美國出口至中國的商品則被征收了附加關稅。在2001年至2008年間,美國國內因此損失的就業崗位達到240萬個,使美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下降至不足10%。
萊恩的這一法案將授予美國商務部新的權限:在認定貿易伙伴存在匯率低估時,可以采取反補貼措施。他提出,到目前,商務部從未在貿易裁決中視中國匯率為補貼措施。“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沒有‘牙齒’,這才造成了中國政府總是在玩貓鼠游戲,一到關鍵時點就提高人民幣價格,過后又回到常態。”
HR2378又被稱為“萊恩-莫菲”草案,另一主要發起人是該委員會共和黨議員莫菲(Tim Murphy)。萊恩稱,目前這一法案已經獲得眾院143名議員支持,是最具“兩黨性”的法案之一。
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又名“歲入委員會”,是主管美國稅法的關鍵領導機構之一,目前由41名議員構成。HR2378的委員會投票尚未舉行,只有通過此關后才能提交至眾院全體審議,目前表示支持的議員數量距離“過線”的218票還遠。即便如此,不少政治分析預計“萊恩-莫菲”法案可能在眾議院過關,但參議院在11月前過關相似版本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對這一草案的分歧仍然較大。來自農業大州內布拉斯加的共和黨議員史密斯(Adrian Smith)便提出,美國對中國的農業出口在過去六年內翻番至159億美元,對中國或其他國家采取懲罰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必然會引起報復行為。
“別忘了,我們居民的超前消費和政府的13萬億美元公共債務,才更是需要反省的失衡根源。”堪薩斯州的共和黨議員詹金斯(Lynn Jenkins)這樣強調。
白宮立場未明
面臨兩黨議員壓力,蓋特納除了抱怨人民幣依然低估,卻也堅持了他過往的觀點,甚至對得出中國操縱匯率的結論是否有益表示懷疑。
在16日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聽證會上,蓋特納采取較為中立的立場。他強調中國是美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本次危機后,中美貿易恢復明顯快于美國對其他貿易伙伴。2009年,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36%,與危機前相比增長了16%。“中國是美國恢復就業的關鍵來源。”蓋特納說。
另一邊,蓋特納也對出現復蘇苗頭后,中美貿易失衡反彈表示憂慮。他表示,歡迎最近一周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關鍵是這一趨勢是否延續;總體來看,6月19日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太慢、幅度太有限”。此外,貿易加權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還在近期出現過貶值。
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目標,他多次以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20%以上、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3%為例,指出人民幣升值的關鍵在于“速度和幅度”。
此外,蓋特納還對中國部分產業和貿易政策不滿,包括知識產權保護、自主創新規定等。他認為中國的策略是,外資企業如果進入銷售,就最好在本地生產,帶來技術,轉移技術,最后再出口至海外。
面對議員們的強大攻勢,蓋特納并沒有改變一貫主張。參院銀行委員會委員、紐約州參議員舒默(Charles Schumer)在聽證會上譏諷道,“這個房間里,恐怕只有你認為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你到底怕什么?”他堅決回應道:“在得出匯率操縱結論后,法律只規定政府要與對方協商,這正是我們一直在做的。這究竟有什么不一樣?”
在議員的緊逼下,蓋特納表示“總體上支持”旨在通過反補貼措施抵消人民幣低估效果的“萊恩-莫菲”法案。但他隨即補充道,目前財政部、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等部門正在仔細研究,白宮尚未表明立場。而美國政府最關心的,其一是法案是否有悖于美國在世貿組織的承諾;其二是出臺后引發的反應是否符合美國利益。
此外,蓋特納也不贊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有關“匯率低估可視為補貼”的說法。他稱,“雖然我在幾乎每一個問題的看法上都與伯南克相似,這一點上我不敢茍同。”
法案規定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作為第三方的評估為準,確定人民幣低估的幅度,指導美國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蓋特納認為各方在“人民幣顯著低估”這一結論上容易達成一致,但低估幅度很難確定,何況它還隨著經濟權重和貿易條件而不斷變化。“我至今都沒看到令人信服的方法和標準。”
蓋特納還強調,匯率問題并不是中美失衡的惟一成因,再平衡還有賴于匯率之外的整體經濟結構調整。中國要在加大醫療、教育、養老體系投入,利率市場化,降低能源補貼及開放服務業等多方面做出努力,這些都不會一蹴而就。
美國自身的經濟復蘇和競爭力提升也十分重要。蓋特納又說,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要通過稅制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教育和研發投入等長期計劃來實現。
難免政治化
“這一次國會相當較真,我覺得不只是普遍猜測的眾院HR2378有可能通過,甚至參議院都會有個法案過關。”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CSIS)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傅瑞偉(Charles Freeman)對本刊記者作出如此預測。
11月初的中期選舉已近,美國民主黨正面臨來自共和黨的強大攻勢。目前的預計是,在眾議院占多數的民主黨,很可能在今秋轉為少數黨;在參議院,民主黨的59席本已不足60票的絕對優勢,即使不至于丟掉多數,席位也會繼續下降。
面對激烈的選舉形勢,“人民幣匯率”成為相對輕易得分的一張牌。國會聽證會的意圖之一是要搞清怎樣“武裝”美國政府,使它在中美經貿關系中具有更強勢地位。
中國官員已熟悉此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直言,“我們不希望看到少數的政客為了選舉的需求,對中國的貿易政策,特別是匯率政策給予指責。”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開放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何偉文也稱,美國人自己都已承認,貿易問題在美國已經變成政治問題了,立法者抓住中國作替罪羊,幫他們提高中期選舉票數。
“這是一場政治游戲,施壓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更為重要,”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對本刊記者說得更為明確,“其實這誰都知道,單靠匯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過,美國可能的策略改變不能不引起關注。正如眾院籌款委員會主席萊文所說,立法本身只是一個手段,真正的意圖還是在于促使中國放開市場準入,推動美國對華出口和投資。他的規劃包括:多邊途徑解決問題——不僅包括中國,還包括剛剛干預外匯市場的日本,發揮G20峰會和IMF的作用;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最后才是美國立法和單邊行動。他表示,三者可以選擇,也可多管齊下。
美國學術界代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參加了兩場聽證。他的言辭較以往趨于強硬。他建議,立法、市場反向操作、國際機構磋商多頭并進。美國財政部應在匯率政策報告中,明確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通過“萊恩-莫菲”法案,對中國央行的操作進行反向對沖。
“如果我們都不能這么做,如何說服IMF和WTO,并促使他們采取行動呢?”伯格斯坦反問。
在蓋特納看來,采取雙邊和多邊磋商途徑已經擁有較多的機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商貿聯委會、IMF、WTO和韓國首爾G20峰會。他舉例稱,在中止三年后,中國重啟IMF第四條款磋商,并在第一時間公布了評估報告。報告中明確得出人民幣被顯著低估的結論,也正體現了美國努力與多方協商的結果。“放心,對人民幣匯率有意見的不止我們。”
對于美國的舉動,何偉文認為,對中國,關鍵的不是取決于美國怎么做,而是世貿規則怎么做,如果不符合世貿規則就必須糾正,對于美國的強壓也可以采取反制措施。
貿易問題之外,經濟研究人士更注意到,今年剩下的時間內,發達市場復蘇緩慢及中國未來出口、貿易順差等預計難有較大變化,而最近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已經打破了市場的原有預期。
“是否政治周期超越經濟周期,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主導因素?”學者的這一設問若是成真,于中國經濟影響頗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