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7月7日上午消息,央行副行長馬德倫今日在中國金融業黨建論壇上發言稱,央行的貨幣政策在現實中遇到了更多新的困難和壓力,貨幣政策目標的框定、國內外市場的雙重檢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審慎監管等方面都需要研究和探討。
貨幣政策目標框定遇難題
馬德倫稱,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以促進經濟發展歷來是央行貨幣政策的目標,但是可以看到外國的中央銀行同行在這個方面有很多開創性的發展和創造,比如現在全球有30多個國家把通貨膨脹目標制作為宏觀調控的一個基本的目標,我國仍然是把貨幣供應量作為宏觀調控的終極目標。
從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發展到以控制通貨膨脹為目標這樣一個變化,對貨幣政策的實踐和操作,對貨幣政策的理論來說,都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如何去引導和管理公眾的預期問題?如何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的問題?如何建設一個更好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任務。”馬德倫列舉了上述難點。
貨幣政策面臨國內外雙重檢驗
此外,馬德倫指出,我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需要面對國內和國際的雙重檢驗。“我們的經濟學的理論,關于貨幣政策的理論,更多的是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內設計和思考,面對一個全球開放經濟的貨幣政策,如何與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相結合,對我們來說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人民銀行不得不面對國際化的形勢,出現在重要的國際會議和國際金融組織上,與國際同行進行貨幣政策的探討。
國際收支失衡曾讓貨幣政策被動
馬德倫指出,2007年之前的全球流動性過剩是金融危機不可忽視的根源。金融危機后,國際社會提出了對宏觀經濟和宏觀政策的審慎監管問題。“這對央行來說也是新的挑戰,我國面臨著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外匯不斷流入,帶來了貨幣政策操作上的被動性,我們不得不投放大量流動性,然后通過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來收回這些流動性,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來凍結流動性。”
馬德倫說:“在2008年9月即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前,我們的存款準備金的最高比例已經達到了18%,當時我們也在考慮,還能夠繼續使用這樣一個杠桿嗎?”
與此同時,央行還面對著人民幣國際化、研究新的監管標準以及如何加強金融服務的難題。(丁蕊 發自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