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訪美的經濟領域新氣象
作者:陶短房
自9月22日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先后走訪了西雅圖、華盛頓和紐約,進行了一系列重要外事、經貿交流活動,按照中國外交部的清單,此行共取得5大類49項成果。
自9月22日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先后走訪了西雅圖、華盛頓和紐約,進行了一系列重要外事、經貿交流活動,按照中國外交部的清單,此行共取得5大類49項成果。
就經濟層面而言,這些成果既有務實的,也有務虛的,前者包括設立中美旅游年、電影業合作、高科技企業(尤其IT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等)合作、商業訂單等,后者則包括市場開放、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安全合作、投資意向等方面的一系列共識。
此次行程中,習近平主席大體按照“先經濟后政治”、“西邊談經濟東邊談政治”的脈絡展開。美國西部聚集著眾多和中國關系密切的企業,包括IT、互聯網+、精密機械、飛機制造、新能源等,也聚集著為數不少商業領域的“知華派”和主張與中國維持并發展密切經濟關系的人士,當地地方政府也更能體會和大膽表達這種對華政策主張。正因如此,習近平主席和多位對美進行國事訪問的前任一樣,將這里當作第一站,并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經貿活動。
誠如許多分析所言,此次訪問在經濟上收獲了不少“喜”。
和前些年不同的是,此次訪問經濟上的背景,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匯率波動和股市劇烈震蕩引發廣泛擔心,美國又正值選戰期間,從政治圈到經濟圈,針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以及這種前景會否影響到美國經濟自身的擔憂、猜測不脛而走,甚至連美聯儲的議息會議和利率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牽制,這些情緒和雜音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澄清,勢必對中美間經貿關系的發展,甚至對全球經濟形勢的穩定構成不利影響。此次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平臺反復強調,中國經濟前景長期看好、風險可控,并先后得到美國商界和行政部門的公開首肯,將有助于安撫市場,平息此前一些造成波動的喧囂。
此次訪問期間,中國和美國商界間的交流有了新的氣象。
長期以來,美國商界、尤其互聯網等高科技新興產業巨頭,對中國市場的態度都是頗為微妙的。一方面,它們是美國各界中對中國“分量”感知最深刻、對中國市場現狀、前景和潛力抱最大希望的一部分人,微軟[微博]、蘋果等巨頭都有在中國市場幾起幾落、鍥而不舍的復雜經歷,且如今都收獲了豐厚回報,微軟是此次習近平主席抵達華盛頓后首批“大單”中除波音外最大的獲利者,而蘋果則僅在最近的一個季度就靠手機從中國市場贏得近500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5%以上。也正因如此,在習近平主席到訪華盛頓期間,互聯網巨頭們才會聯署一封致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公開信,敦促兩國間盡快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為兩國間更廣闊的經濟合作和投資提供必要的框架。曾有評論稱“美國商人是促進中美關系發展的主力軍”,這話并不過分,而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巨頭在這方面更是一馬當先。
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對中國市場和投資環境牢騷最多者之一。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和中美“冷戰蜜月”期間,他中一些“大佬”便率先批評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不少美國互聯網企業對長期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有怨氣,對中國市場某些“條條框框”也嘖有煩言。
而此次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尤其是美國西部的一系列經貿交流、對話活動,對拉近中國和這些“老伙伴”間的情感和關系有所助益。習近平主席不僅多次強調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給予美國高科技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的公平競爭待遇,更通過和微軟等美國企業簽署一系列“大單”及合作意向,具體、形象地展示中方的言必行、行必果。互聯網論壇和圓桌會議后,一度趨于沉寂的美國商界要求中美自貿協定談判“提速”的呼聲再度高漲,應被視作習近平主席此行最大收獲之一。
此外,在“大單”方面,此次較以往的一味“單邊買入”也有進步。
以往中國常常通過“大單”展示對美經貿方面的包容、懷柔和安撫,其特點是“單邊送禮”——— 送商機、送利潤、送就業崗位,而這次則變成了“有送有拿”,如微軟的一系列合作項目就不僅僅是訂購,也包括微軟在中國投資合作項目的增多和“升級”;波音的300架客機、價值380億美元訂單也不僅僅是給美國本土創造就業機會,而是把在中國設立波音首個總裝廠包含在內。
但也應清醒看到,此次訪美固然收獲了不少“喜”,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分歧和矛盾也依然存在。
此次美國之行固然有許多實的、虛的收獲,但幾個老大難問題仍有存留:中方始終強調希望美國放寬對華民用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消除對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各種障礙,事實上正是這些限制影響了中美貿易間的平衡,因為中國想買的東西(高科技產品和知識產權)美國不賣,美國拼命兜售的(農副產品、客機等)中國又已買得太多。對此痼疾,此番習近平主席再度在美提及,而美方照例顧左右而言他——— 只談貿易逆差而對何以有此逆差避而不談。
同樣,在中美自貿協定談判上也尚無實質性進展,這一中美貿易、投資領域最重要的框架性協定的談判,大有如昔日“貿易最惠國待遇”問題談判一般頗有“馬拉松議程”的跡象。
再有,如波音“大單”中包含其首座海外總裝廠,但此舉對一直對“中國搶走美國就業機會和市場”耿耿于懷的當地工會、部分企業協會和部分政治家恐怕會是個新的刺激和借口——— 更何況如今是選戰期間。
此行中所收獲的“喜”,許多都需要時間和努力去落實和消化,以爭取利益的最大化;此行中所留存的分歧和矛盾,則同樣需要時間、努力和耐心去消解、磨合,將摩擦和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中美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彼此間既有最多的共同利益,又有最多的分歧和沖突,這都是正常的,長期以來雙方早已形成了眾多約定俗成的溝通渠道、交流平臺和明規則、潛規則,最高領導人的互訪通常只是階段性成果的宣示,而具體的“碰撞”往往早已塵埃落定。正因如此,或許我們對這種高層互訪也應抱持一份平常心——— 無大喜也無大驚,或許才是兩大經濟巨人[微博]間高層互動的理想境界。
陶短房(旅加學者,知名專欄作家,國際政治、經濟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