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的謎底:股市需求過旺 利率不降反升
本報記者 錢秋君 北京報道
年前的“錢荒”猶在眼前:資金短缺,利率暴漲,市場動蕩。時至年關,市場再次感受到了錢緊的日子。
剛剛過去的一周,各期限品種資金價格繼續上漲;其中,標桿性品種的7天回購利率領漲,12月18日的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飆漲至6.30%的逾半年新高。
“錢荒”真的又來了?或只是表象?現在的問題是,當期貨幣供給端表現平穩,而需求端卻持續旺盛。根本原因是機構投資者的融資需求過大,也就是資金杠桿比率過高,杠桿降低難度較大。
說錢都流到股市了,肯定夸張但并不過分。今年年中時,A股還是全球“最熊”的市場,接下來的半年內,卻翻身成了最大的牛市,連每天萬億的成交量都成了新常態。截至上周五,上證指數今年來累計漲幅達到46.91%,居世界第一,這也是近5年來漲幅最高的一年。
“央行[微博]降息、滬港通、國企改革、資本市場創新,這些都是本輪股市暴漲的原因。”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稱。而11月份降息放出的錢更多地進入了股市,甚至是激進加杠桿式地涌入,而非流向了一直以來“嗷嗷待哺”的實體經濟,卻讓央行增加了顧慮。資產價格飆升會不會讓央行暫緩降準,會不會放緩貨幣放松步伐,成了市場新的擔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是:“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那么,央行還會前腳降息后腳就降準嗎?“現在降準,央行引導和穩定資本市場預期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坦言。
年關錢緊
貨幣市場利率聲聲上漲再次導演了一場年末資金的迷局。
數據顯示,12月17日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全線上漲,漲幅最大的為2周期限,上漲52.10個基點,達4.939%;同時,面對隔日即將開始的IPO申購,交易所各期限回購利率全線上漲,上交所[微博]7天回購利率收盤高達7.25%,高出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逾300個基點。
12月18日早盤時,上交所1天回購利率最高飆升至24%,漲幅一度超過2200%。隨后的19日,央行并未如市場預期所料而重啟逆回購操作,但在當天下午4點左右,交易系統通知,當日銀行間市場交易時間從下午4點半延長至5點,這是第二次打破交易時間慣例,第一次還是在去年6月“錢荒”時。
隨后不久,央行在官方微博證實19日確認已運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調節市場流動性。央行給出的解釋是,歷年,年末市場流動性狀況受財政收支情況等因素影響較大。近期,已據市場流動性狀況通過SLO向市場適度注入流動性。
央行方面同時表示,如必要,將根據財政支出進度情況,繼續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通過SLO提供流動性支持。未來,將視流動性余缺情況靈活運用SLO調節市場流動性。
事實上,當期貨幣供給端表現一直平穩,那么,錢去哪兒了?時間點的重合是,A股市場正上演“風吹大象”。就在央行11月22日降息3天之后,A股創下了3年內新高。
現在,股市越來越像2013年的“非標資產”,不斷消耗著為數不多的基礎貨幣和超儲。“原因在于,券商將已有的融資融券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銀行也積極地將沉積的流動性和理財資金投入股市。”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微博]稱。
這個時候,央行不好辦了。再加上人民幣匯率走低,也讓央行并不敢輕易出臺公開性、大幅度的放水工具,如降準。“實際上,央行感受到匯率端的壓力是貨幣政策力度低于預期更為重要的原因。”管清友說,盡管央行努力控制人民幣中間價,但12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21再次刷新了近6個月收盤新低。
“與2014年年初的操作類似,人民幣貶值將有效提升出口,為中國經濟下行托底,預計人民幣將在2015年年初貶值至6.30左右。”國泰君安分析表示,短期來看,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強將導致原本資金流出的趨勢繼續加強,這也使央行降準的壓力顯著增大。
央行博弈
可以說,不想過快再次傳遞寬松信號,以及不想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制約央行貨幣全面寬松步伐的主要因素。
此時的央行也在博弈。一方面,為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有必要維持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充沛;另一方面,今年三季度以來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上揚,尤其是股市大幅上漲推升了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需要防止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泛濫的狀況。
而進入四季度以來,資金緊張的矛盾明顯加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指出,11月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但繼續高于臨界點;同時在調查的企業中,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數量占總數的48.8%,升幅明顯擴大。
記者采訪發現,為了控制資金風險,一些中小企業主動放棄利潤薄、回款慢的訂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新訂單指數回落。現金流不暢,對目前企業采購、生產等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因此,采取措施緩解企業資金緊張矛盾迫在眉睫。
“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這是今年以來工商企業經常抱怨的一個話題,同時也是對金融體制改革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裴長洪坦言。
對此,央行的操作手段是:放松措施包括面向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的定向降準;以再融資方式進行的定向流動性注入和常設借貸便利(S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新工具以及近期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
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披露MLF操作細節,今年9 月和10 月,央行通過MLF向銀行體系投放總計7695億基礎貨幣。“央行的考慮是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發揮中期政策利率作用,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向本報記者坦言。
但即便如此,貸款利率仍在上升。央行數據顯示,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6.97%,比二季度的6.96%略升;另外,三季度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從69.11%上升至71.26%,“這就說明企業融資條件非但沒有改善,反而在惡化。”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稱。
“進入四季度以來,隨著資金壓力逐漸加大,逆回購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越來越大。”海通證券分析師陳瑞明對記者表示。然而,就在12月18日央行通過SLO向數家銀行提供短期資金之后,傳言央行又對部分到期的MLF進行續作。
“面對已非常饑渴和脆弱的資金面,央行適時釋放巨量流動性并不令人意外。”上述接近央行人士坦言,央行旨在平滑年末短期資金面,對接財政存款投放;同時MLF的部分續作,則體現了央行根據前期信貸投放決定后續資金支持的良苦用心。
中金報告中的表述是:“在‘不宜大幅擴張總量’的總基調下,央行貨幣政策正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而過去被定性為‘非常規的政策工具’,將逐步演變為常規工具,首次采用新工具MLF即是新的嘗試。”
降準時間表
“當務之急在政策寬松方面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匯豐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微博]在剛剛閉幕的2014 CCTV上市公司峰會上稱。這一觀點也得到諸多參會經濟學家的認同。
同時,市場普遍的觀點是,通脹率下降也為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間。但在央行看來,低通脹不能成為其全面放水的理由。
“經過前期較快上漲,目前物價水平低。”此前央行發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同時受供給面變化,勞動力、服務業價格存在潛在上行壓力,物價對需求擴張仍然敏感。
“央行對全面降準降息的信號意義有所忌諱。”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在軟約束和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的環境下,貨幣政策的作用和傳導也會受到影響,需要兼顧和應對的矛盾更多。
這就是央行目前要解決的難題,一方面要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另一方面要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央行特別強調,貨幣環境要“中性適度”,也反駁社會上全面放水預期之意圖。換句話說,未來央行會寬松,只是不希望過度寬松。
12月19日,央行聯合銀監會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下發以來的落實情況時,央行人士表示,“定向降準”和再貸款力度將加大。
“央行將從總量和結構兩方面著手,首先穩定融資總量,同時加強信貸政策引導,優化融資結構。”上述央行人士稱,對“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著重支持。
“實際上,央行是在做貨幣寬松的事情,但是無論是降準還是下調正回購利率,還是各種創新政策工具,只是貼的標簽不一樣。”國信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鐘正生認為,不一樣在于,全面降準降息已經被傳統貨幣政策貼上“全面寬松”的標簽,這與央行堅持的“定向發力”相悖。
《華夏時報》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得到的觀點是,全面降準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首先,在資本外流的壓力下,經常賬戶順差可能會被資本賬戶逆差相抵,外匯占款明年可能零增長。”管清友表示,即使財政存款按歷史最大減量5000億元估計,央行主動釋放基礎貨幣的壓力將遠高于今年。
根據民生證券研究院的測算,如果按7.5%的增速計算基礎貨幣增速,2015年所需的新增基礎貨幣為2.2萬億元,央行需主動釋放基礎貨幣量為1.7萬億元;如果按2015年12%的M2增速計算,預計到2015年M2將達到134萬億元,按貨幣乘數4.3估算,所需的新增基礎貨幣為3.3萬億元,即使按照貨幣乘數的峰值4.8計算,所需的基礎貨幣增量也高達3萬億元,對應的央行需主動釋放的基礎貨幣分別為2.8萬億元和2.5萬億元。
“其實央行也在考量各種因素,一方面今年增加了股市打新資金凍結近2萬億元,同時人民幣貶值造成資金外流等。”上述接近央行人士坦言,如此一來,資金緊張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銳了。
無奈之下,央行摒棄“全面寬松”的標簽,但還是在走寬松的路子,而降準的靴子到底何時落下,大戲還要等央行親自演完。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