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個長期目標可能是正確的,但并不能忽視短期的問題。著名美國經濟學家羅奇最近已經指出,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并不完全相符。這明顯是在長期和短期、策略和戰術之間的平衡。其中沖突最嚴重的地方莫過于債務問題。中央政府容許地方政府對債務展期的“寬容”處理,能體現中央政府對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嚴肅程度嗎?這更多只是“緩兵之策”,關鍵還在后續的措施。瑞銀經濟學家汪濤寫道:
雖然中央政府看起來決心控制地方政府債務,但我們認為,進展很可能是緩慢的,因為中央政府在嘗試平衡一系列相互沖突的政策目標。比如說,一方面,快速增加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經變成中國宏觀穩定的一個主要風險,并導致推出各種措施試圖壓制地方債務的這種增長。然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繼續強調GDP增長的重要性(有報道稱2014年的增長目標再次被設定在7.5%),而地方政府預期將在增加基礎建設、保障性住房以及其它城鎮化和增長相關投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后一個目標被認為更重要,很難預期2014年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控制能取得較大的進展,至少在廣義地方債務的意義上說,這是不現實的。(就像2010年開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已經開始放緩,但伴隨著其它形式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工具使用的加速。)
我們應該怎么衡量中央政府防范地方債務工作的嚴肅程度,而這又可能對2014年的經濟增長產生什么影響呢?相對于通過對可能不斷涌現的多種類型債務融資工具的耗費體力的分析,我們更應該關注兩大關鍵指標,密切關注這些指標來判定地方政府債務是否將被效地控制。第一,我們應該關注中國整體的信貸擴張——在一個私營部門需求不是特別強勁同時利潤率一直面對下行壓力的經濟體中,整體信貸總量的快速上升可能顯示了政府關聯的經濟實體在快速地累積債務。為了監控整體的信貸,我們應該關注剔除股權融資的社會融資總量增速和其它指標,因為社會融資總量無法捕捉部分新增信貸活動(比如說券商提供的新信貸)。第二,我們應該監控基礎建設投資的增速,因為其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而且通過債務融資支持。
對于2014年,我們預期中國限制地方政府債務增長的努力會取得一些進展,但并非重大的進展。正因如此,我們預期基建投資的增速將低于2013年,但不會大幅下滑以致于完全沖銷出口改善和消費增長帶來的有利影響。因此,我們維持2014年對GDP的增長預測為7.8%。如果中央政府比我們預期的更嚴肅地解決地方債務問題,進而比如說引入限制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措施,將可能會對投資和我們對GDP增長的預期造成下行風險。從正面看,如果中央政府繼續集中關注7.5%的增長目標(這將不可避免地推高每個地方政府的任務),那么地方政府將很可能會尋求更多創新的方式舉債,繼續通過金融市場支持它們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