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何欣榮、王淑娟)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8%,比二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扭轉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持續下行走勢。
盡管由于基數原因,四季度經濟復蘇的步伐有可能放緩,但各方普遍認為全年GDP增長7.5%基本無憂。市場期待的是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能成為新一輪改革的支點,“撬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經濟復蘇力度略超預期
一季度7.7%,二季度7.5%,三季度7.8%。GDP增速在三季度“觸底反彈”的力度超過預期,此前多家機構預測這一數值為7.7%。
宏觀經濟出現好轉,微觀層面感同身受。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周國全告訴記者,從7月份開始國內鋼價一度反彈了200元/噸以上,噸鋼毛利好的時候可達三四百元。“粗略計算,三季度企業的利潤環比增長50%左右。”
茅臺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三季度實現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近12%,扭轉了二季度的負增長局面。由于政府嚴控三公消費,茅臺著力開發大眾消費,調整初見成效。
“7月份開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經濟‘微刺激’改革舉措應該說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市場本身的動能也在增強,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也有向好的趨勢,這些共同促進了中國三季度經濟的溫和回升。”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華指出。
在經濟回暖的同時,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28萬億元,創3年來同期新高。浙江中新力合股份公司負責人陳杭生說,信貸投放快速擴張,不僅會誘發通脹,也不利于金融轉型。“間接融資多了,辛苦從事直接融資的機構就沒了市場。希望政府繼續保持定力,避免用‘放水’刺激經濟增長。”
經濟周期仍處于交替期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7%。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全年GDP增長7.5%基本無憂。這意味著,后期的宏觀政策不用加碼,將以穩定為主旋律。
對于當前的經濟運行,國家統計局認為體現了“穩中向好”的特征,這與部分市場機構判斷的“企穩回升”有不小差異。穩中向好指的是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且結構趨于優化。“企穩回升”論則認為經濟在到達底部后,會進入新的上升周期。
在過去幾年里,“企穩回升”論不時冒出,如2009年底和2012年底。但隨后經濟增速又掉頭向下,給準備大干快上的人澆了一瓢涼水,一些冒進的企業因此陷入困境。
不少人士觀察到,雖然三季度經濟總體回暖,但9月份的部分經濟指標環比出現回落,“從企業的感受看,三季度或許是年內收成最好的季度,四季度不會超過它。”周國全認為。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對于9月份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需要重視,有些指標的回落與經濟內部結構沒有根本改觀有一定關系。由于基數等方面的原因,四季度經濟繼續上行確實有些壓力,但總體而言,中國經濟保持平穩運行是大概率事件。交通銀行預計,四季度和全年的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6%左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制造業產能過剩,以及四季度將開始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高峰將對短期經濟增長形成一定抑制。中國經濟進入下一輪持續增長的條件并不成熟,經濟恢復活力需要更多改革,預計未來1-2年內,經濟周期仍將處于交替期。
宏觀調控不能替代深化改革
三季度GDP增速觸底反彈,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密切相關。從過往的經驗教訓看,宏觀調控更多地應體現在預調、微調上,確保短期內經濟不滑出下限。對于長期的轉型升級,仍要寄希望于深化改革。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不少機構紛紛發布報告,認為全會將繪制中國經濟政策的新藍圖,在包括行政、財稅、金融和城鎮化等多個領域推動改革進程。
渣打銀行[微博]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觀察到,一些關鍵的改革其實早已啟動。比如,今年年初開始的反腐措施正取得顯著成效,行政審批的權力正受到制約。一些重點領域的價格如利率、天然氣,正逐步放開管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這些已初顯眉目的改革趨勢中扮演催化劑的作用,同時推動更多新領域的變革。”
深化改革,需要中央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基層的探索創新。近期正式啟動的中國(上海)自由試驗區,被業界視為新一輪改革實質性推進的標志。試驗區在投資、金融、貿易和行政領域進行一系列制度創新,雖然沒有稅收等政策優惠,但每天仍吸引近600人辦理業務,其中絕大部分是國內企業。“我們感到,自下而上推動改革的熱情非常高。”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