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學術顧問 魏本華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和其它新興經濟體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率先走上了復興之路,為引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做出了巨大貢獻。進入2011年后,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再度陷入困難之中。2011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僅增長1.6%,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長6.2%,中國經濟增長9.2%。
2012年上半年,面對全球經濟的重重困難,中國經濟仍實現了7.8%的增長。然而,唱衰中國經濟之聲也不絕于耳,甚至有人說,中國經濟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中國從此將駛入慢速增長的軌道。但筆者認為,中國經濟不論是在近期,還是在中長期,仍然會是全球經濟的佼佼者。其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適當調整經濟增速有利于更好地調整經濟結構。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保持經濟一定發展速度的同時,更要調整經濟結構,改變過分依賴出口,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的經濟增長模式,使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出發,在調整經濟結構過程中,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不但可以理解,更是件好事情。
第二,盡管根本解決歐債危機問題尚需時日,但從近期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已趨于穩定。特別是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危機已經緩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不久前又增加了4560億美元的資金承諾,歐盟穩定金融機制及其他“防火墻”機制也更加穩固與完善。這些可喜的進展預示著歐債危機趨于緩和,金融市場正逐漸走向穩定。
第三,中國政府有能力、有實力、有條件采取進一步的宏觀經濟政策促進中國經濟加快增長。中國的財政狀況良好,提供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來推動經濟增長,還有相當的空間。事實上,多項指標均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已經開始加速運轉,從下半年開始將進一步顯示其效力。
最后,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前景更為樂觀。經過結構調整的中國經濟,在中長期的發展中,有著堅實的內在基礎。目前,中國的人均GDP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城鎮化比率低,城鄉與地區差距,及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亟須解決,而這些正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動力。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將更重視在質量上求發展,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而為此所需的巨大投資也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最新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5%,發達國家增長1.9%,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速為5.6%,中國的增速為8%;而到2013年,前三者的增速分別為3.9%、1.9%和5.9%,而中國的增速則為8.5%。事實和數據勝于雄辯,誰在引領全球經濟發展,讀者自會判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