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12兩會財經報道 > 正文
一號提案出爐記
這份罕見的多黨派聯合建言,共陳民資“避虛就實”之策,調研行程涉及大半個中國
孫書博
這是一份“避虛就實”的提案。
全國兩會大幕開啟,今年一號提案——《關于強本固基維護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由民建中央、農工黨中央、全國工商聯聯合提交。
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這是近年來首次出現多黨派聯合提案。
“2011年全年,為了解實體經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的人次達到了200多位。”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對本報記者說。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近7年的一號提案都帶有民生經濟的烙印,包括兩稅合并、保障房建設在內的政策建言均得到落實。
由此,今年一號提案中關于“對壟斷性行業和暴利性行業征收‘暴利稅’”等方面的呼吁讓外界寄予厚望。
提案背后
據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案組副組長劉曉冰介紹,一號提案是按照提案提交的時間順序做出命名。
每年政協提案的提交時間都有劃分,比如從前一年12月11日到今年大會期間3月8日下午兩點,這一時段提交的提案都被統計為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的提案。
談及今年的一號提案,劉曉冰表示,他們很早就開始動手進行調研,提交的時間比較早。
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非公經濟是他們歷年政策建言的聚焦。2011年,民建的調研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以了解實體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
在民建中央進行這項浩大調研工程的同時,以醫藥衛生界別為主的農工黨中央也在做著同樣的功課。
這是農工黨中央連續第二年結緣一號提案,2011年,其提交的《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的建議》定為一號提案。
農工黨中央秘書長陳建國向本報記者回憶,農工黨中央調研關于實體經濟發展提案的起因,要追溯到2009年6月。
當時,農工黨中央一項在江蘇、上海、重慶的調研主要集中在了基層醫療服務,包括基層醫療設備覆蓋方面。
“從目前中國的醫療設備市場來看,大型醫療機構的高端醫療設備主要被大型跨國醫療設備企業所覆蓋,包括GE、西門子(微博)等等。”陳建國說,不過,在基層醫療機構中,更多的則是采購國內醫療設備企業的產品,這些企業大多都應當歸屬于中小企業范疇。
陳建國認為,通過對這一個領域的關注,讓他們對于中小企業的整體生存和發展環境有了更多的認識。
自2011年2月開始,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開始籌劃有關維護實體經濟發展的提案,為擴大調研范圍,農工黨中央下轄的中央經濟工作委員會和參政議政部,邀請央行專家在湖南大學(微博)經濟研究所進行了交流溝通。
事實上,起初誰也沒有想到,最終的提案會以三個黨派聯名的方式提交,直到今年1月份,三個黨派經過交流后初步形成一個關于整合三方提案的構想。
一個月后,這份提案以三個黨派共同簽發的名義提交。
“2012年我們還有兩個重點專題的調研,一個是優化實體經濟環境,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第二個就是化解中小企業困境。”蔡玲說。
而作為政府聯系非公經濟人士的橋梁,全國工商聯亦是民企的“娘家人”。本報記者曾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0中國民營企業500家分析報告》測算,民企500強凈利總和不敵央企兩巨頭。
避實就虛之憂
三個黨派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實體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成本疊加攀升、過度壟斷讓民企生存艱難;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由此導致“避實就虛”賺快錢等扭曲現象。
“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這正是201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核心部署之一。
一號提案建議,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的拓展,特別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實體企業的發展空間。
該提案同時呼吁,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能源、金融、社會事業等領域,并建議引導國企調整產業布局,把一般性競爭行業的發展空間盡量留給民間投資主體,防范國企過度擴張對民營中小企業形成“擠出”效應。
對于各界關注的民間金融領域,提案建議國家放寬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使民間金融從“地下”野蠻成長轉向“地上”理性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昨日表示,對“準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既不能管死又不能放任,因勢利導做好度的把握。
“必須讓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和閑余的民間資金能夠在陽光下對接。現在那么高的利息,通過民間借貸的企業不死是意外,死是正常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永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2011年是中小企業經歷融資難的一年,民間高利貸一時間興起,但同時留下眾多隱患。
2月14日,最高法表示將依法審慎處理好“吳英案”,5天后,最高法下發《關于當前形勢下加強民事審判切實保障民生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維護合法有序的民間借貸關系。
“暴利稅”建言
今年的一號提案在呼吁努力減少投機暴利,限制投機暴富,擠壓“炒”經濟的空間之余,還提出要營造讓勤勞做實業能富、創新做實業大富的市場環境。
“高度重視產業鏈上游過度壟斷和下游過度競爭造成的‘兩極分化’,”提案說,“要實現實業強本固基,必須使制造業由大變強,改變‘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產,三流企業做市場,四流企業做實業’的局面。”
從史上最嚴樓市調控到嚴打游資炒作綠豆、大蒜,中央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已經起到了讓實業強本固基的效果。
但在市場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能給予游資一個正確流向的引導,“只堵不疏”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號提案建議,擴大實體經濟特別是實體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對壟斷性行業和暴利性行業征收“暴利稅”,并以此稅為下游企業提供減稅空間,為實體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
“暴利稅”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在原油市場規范運行領域,即為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對象包括中國石油(601857.SH)和中國石化(600028.SH)。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其提案中表示,國有資本屬全民資產,原則上不應與民爭利,而應主要配置在公益性領域。與民營經濟“非禁止即允許”的原則不同的是,國有資本投資非公益性領域應該實施“非允許即禁止”的原則。
遲福林建議采用列舉法界定國有資本可以介入的非公益性領域,制定國有資本產業投資目錄,對營利性國有資本進行嚴格限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