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唐明)據經濟之聲報道,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今天(26號)繼續在北京舉行,全球通脹問題是焦點話題之一。一些智庫專家認為,中國當前不存在通貨膨脹的經濟基礎,另一些專家則表示,要警惕緊縮貨幣流通量可能引發滯脹。
如果有人說,中國目前不存在通貨膨脹,估計連發改委都難以認同,就在上周,國家發改委還明確表示,6月份物價指數可能會高于已創新高的5月,今后個別月份漲幅還可能會較高。所以。在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的主論壇上,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的肖耿教授說,當下中國不存在通脹的經濟基礎時,現場很多嘉賓都面面相覷,懷疑自己聽錯了。
肖耿:我認為中國不存在通貨膨脹的經濟基礎,因為中國實際上沒有財政赤字,政府沒有財政赤字,政府不需要印鈔票來導致經濟通貨膨脹,中國總的情況是總需求小于總供給,沒有價格上漲的壓力。我們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通脹應該是高于5%,應該在5%到7%,超過美國應該是差不多3%到5%的比重,這才是正常的。
所謂“沒有最雷,只有更雷”,肖耿話音未落,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尤里·達杜什就迫不及待地用觀點表示,宏觀經濟學理論要活學活用。
達杜什:我想接著剛才的發言人說,那就是我們現在沒有多少證據說明5%到10%的通脹會影響發展,總體來說,現在通脹還是處于可控范圍之中,并沒有超過5到10的范圍。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中,需要允許價格一定程度的上漲,以允許變化的發生,否則變化發生就會過快。
聽到5%和10%這兩個數字,論壇主持人、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杰尼克顯然坐不住了,他很不好意思的說,我們歐洲人不喜歡通脹。
杰尼克:作為一個歐洲人來說,我們當然是不喜歡通脹,理由也是非常顯然的,我們覺得通脹率保持在2%是最好的,因為如果通脹發生的話,對企業來說需要不斷的提高給工人的報酬。
不僅歐洲人對通脹談虎色變,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傅樂伯也站出來為美國企業叫苦。迫于成本的提高,很多美國企業開始計劃到中國西部去投資。
傅樂伯: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當中主要考慮成本,一個是勞動力成本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原材料、水電等等方面的成本。第一個政策就是去年在很多的地方,最低工資都增加了20%到30%,這是一個增長的趨勢。還有一個是工資的增長,在10年當中工資的增長翻了一番,90%的企業都表示他們對此非常關注。
無論當前通脹程度是否合適,中國政府都已經明確表態:中國正將保持物價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而如何穩定物價,降低通貨膨脹預期?今年以來中國實行趨緊的貨幣政策,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連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6次,從19%提高至21.5%。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專欄)認為如此下去,滯漲不是不可能。
厲以寧:一方面通貨膨脹壓下來,是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是失業人數的增加,經濟增長滑坡,因此在采取措施實行貨幣流通量回歸增長水平時不能忽略兩種預期同樣重要,否則我們費這么大的勁實現貨幣流通來增長經濟,就是引發滯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