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牡霞
6月份我國物價形勢仍不容樂觀。在11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學部委員張卓元指出,影響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翹尾因素達到4個百分點,因此CPI可能達到6%的高點,全年CPI可能接近5%。
在通脹壓力加大的同時,經濟增速也出現放緩跡象,“滯脹”的擔憂開始出現。不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對此并不擔憂,他認為,中國經濟將進入“適度增長區間”,區間為8%-10%。
據張卓元介紹,在今年前四個月CPI5.1%的漲幅當中,新漲價因素只有2.3個百分點,按照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計算,全年翹尾因素達到2.6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即使不再有新漲價因素加入,全年CPI漲幅還會達到近5%。”
張卓元指出,從國際上來看,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還在高位,原油價格仍然維持在100美元/桶水平,糧食價格高企。國內由于氣候異常,糧食漲價的預期也比較強,近來豬肉、雞蛋價格保持兩位數增長,水電、天然氣漲價壓力也不小。“總之,今年物價上漲的壓力不小。”張卓元說。
與張卓元有同樣判斷的還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胡乃武,他認為,2011年我國將存在溫和的通貨膨脹,全年通脹率預計為4%—5%,通脹的高點將出現在第二季度,之后將在略有下降的基礎上趨于穩定,全年將呈現“前高后穩”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一位人士也認為,在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大、成本推動、流動性較寬裕和翹尾因素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物價上漲壓力較大。不過,我國已經連續七年實現糧食豐收,加上工業品出現過剩,因此,價格仍然可控。
在分析通脹未來走勢時,張卓元指出,本論通脹壓力要延續一段時間,CPI上漲4%-6%的狀態可能要持續兩三年,“因為這一輪通脹是較長時期貨幣供應過多的結果,也是產品成本增加積累的結果,而且還受到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兆木也指出,“十二五”期間,輸入型通脹壓力仍較大,成本推動仍是顯著特點,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
盡管前4個月經濟運行數據釋放出經濟增速放緩的信號,但劉樹成并不認為我國經濟會出現滯脹或“硬著陸”,他認為這只是經濟恢復性上漲后回到常態的一個正常表現。
劉樹成認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將由應對金融危機的V形反轉態勢向適度增長轉變,但由于起點較高,繼續快速增長的空間不大。
在“十二五”時期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的背景下,劉樹成判斷中國經濟增速的適度區間在8%-10%之間,“當實際經濟增長率高出10%時,就要實行適度的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當實際經濟增長率低于8%時,就要實行適度的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
另外,據劉樹成預測,“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將達到4400美元-6000美元,進入世界銀行數據庫的中高收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