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專欄)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微觀審慎性的總和并不等于宏觀上的審慎性。需要將微觀層面的監管機制納入宏觀管理框架內,減緩順周期影響,減少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周小川認為,經過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人們發現,微觀審慎性的總和并不等于宏觀上的審慎性。如,危機的傳染性,與資本要求、流動性、杠桿率、撥備要求、會計準則、評級制度相關的微觀審慎性標準,與羊群效應、動物精神、信息理論和計算復雜性,以及激勵機制安排等相關的市場有效性問題等,在原有的理論分析框架、模型基礎上,都有新的認識和發展。
他表示,在金融運行和管理方面,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已成為危機后國際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建立逆周期的市場運行和調節機制是普遍共識。在宏觀方面,除了要用好貨幣供應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調節效果的傳統貨幣政策工具,還引入了逆周期調節的創新手段,如建立逆周期的資本緩沖制度和動態損失準備制度等。
周小川還表示,在微觀方面,主要側重于加強金融監管改革,改進原有的資本協議、杠桿率、撥備計提等監管政策和工具,提高金融機構資本質量和資本充足率、建立與經濟周期調節相適應的杠桿率要求、前瞻性撥備管理,推進會計制度、評級機構、衍生品交易和清算體系等的改革,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等,“其主要思路是,將這些微觀層面的監管機制納入宏觀管理框架內,減緩順周期影響,減少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周小川同時也表示,“我國總體上還處于經濟轉軌過程中,運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也有一些比較緊迫的課題,如對經濟周期的判斷、高儲蓄率問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選擇、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劃分標準、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等等,需要盡快加以深入研究。”
為控制通脹,央行去年以來已連續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其中今年前5月均為每月上調0.5個百分點,目前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創紀錄的21%。而自去年10月以來,央行已四次加息。
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常健認為,目前的增長、通貨膨脹的組合表明,計劃的政策緊縮可能將至少持續到第三季度中期,隨著政策制定者試圖平衡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今年政府可能會容忍比2010年增長放緩一點,否則通貨膨脹不大可能再處于控制之下。或將“在6月初再次上調基準利率,可能在6月6日(公共假期)或者5月CPI公布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