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日前在北京大學CMRC中國經濟觀察第24次報告會上表示,為應對通脹壓力及國內宏觀經濟層面的風險,要用“中藥”療法,堅決避免使用極端手段,并將其歸納為“內需擴大一點,對外需求依賴減少一點,工資和社保提高一點,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推進一點,對外投資放寬一點,匯率彈性增加一點,物價還會上漲一點,增長速度略微降一點,質量高一點”。
“12字訣”應對量化寬松
“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過后啟動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其實質就是印鈔票,他們用貶值的貨幣大量購買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卻消耗了中國的資源,污染了中國的環境。”易綱表示,應對發達國家量化寬松政策的最佳選擇是“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
易綱指出,貿易順差過大是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也是國內通脹的源頭,雖然央行在努力地對沖由此釋放的基礎貨幣,但對沖也是有成本的,最主要的還是減少逆差,地方政府必須改變之前“獎出限入”的老思路,減順差不是要壓出口,而是要增進口。
用外儲買商品不現實
“截至去年底,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2.8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比較高,目前全世界主權財富基金共計約9萬億美元,而中國就占據將近三分之一。”易綱表示,“有人建議用外匯儲備去買石油、買黃金、買礦產等,但這牽涉到國家資源,有很多投資限制,各國政府對此都是非常謹慎的。”
易綱指出,以國家的名義在現貨市場購買商品一定會將商品價格抬高,如果用外匯購買,最后受損失的還是中國,用市場的方式而不是用國家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對“熱錢”不會放松管制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今年2月17日發布《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首次以官方口徑估算了“熱錢”流入數據。據測算,2010年“熱錢”凈流入為355億美元,易綱對此表示,“熱錢”流入總量并不高,但絕不會放松管制,對違法違紀的跨境資本流動一定要堅決打擊,發現一個,解決一個,絕不留情。
對于外界質疑中國貿易順差中存在“熱錢”的說法,易綱表示,雖然一些空殼公司倒匯等案例確實存在,但從宏觀上看,經過我們對美國、歐洲等主要貿易伙伴海關數據的統計,這些國家對中國貿易逆差的數字甚至還要大于國內統計數字,所以說,宏觀上并無太大出入。
“中藥”療法
應對通脹
根據北大“CMRC朗潤預測”,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不低,通脹壓力未減,內需增長強勁,順差趨于收窄,匯率溫和升值,利率或許上調”,其中CPI增速預期為4.9%,與今年1月份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持平。
為應對通脹壓力及國內宏觀經濟層面的風險,易綱指出要用“中藥”療法,堅決避免使用極端手段。為了更進一步解釋上面提出的“12字訣”,易綱提出2011年要綜合利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爭取做到“內需擴大一點,對外需求依賴減少一點,工資和社保提高一點,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推進一點,對外投資放寬一點,匯率彈性增加一點,物價還會上漲一點,增長速度略微降一點,質量高一點”。晨報記者 孫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