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強認為,單從某一方面來說明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中的定價權、話語權缺失的原因都是很難,而且要切實提高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定價權、話語權,要有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需要做大量工作
【《財經》記者 蘇娜】 “為什么我們的商品進口消費量那么大,期貨市場的規模也不小,而我們卻缺少大宗商品的話語權和定價權?當前專家們現有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能從根本上回答這一問題。”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表示。
對這一現象,當前一些專家將之歸結于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產業參與程度不高,國家綜合實力不夠強,中國期貨市場開放程度不夠等等。
劉興強是在2010 年12月17日在北京舉辦的《財經》年會“2011:預測與戰略”上闡述上述觀點的。
這幾年,參與國務院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的方針指引下,我國的期貨市場迅速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我們商品期貨交易量在全球商品期貨交易里占49%,今年已經超過50%。
“商品期貨的量上來了,但中國在大宗商品上的定價權、話語權,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換句話說,目前大宗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仍然影響我國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向。”劉興強說。他舉例說,今年我國大豆消費量是6719萬噸,占全球大都消費總量26%,是美國的1.4倍。其中,我國大豆進口5400萬噸,占全球進口貿易量的55%。大連大豆期貨交易1到11月份成交3458萬,是單邊交易量,比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高5%。目前,大豆價格的走向仍然是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價格為主導。
劉興強認為,單從某一方面來說明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中的定價權、話語權缺失的原因都是很難,而且要切實提高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定價權、話語權,要有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需要做大量工作。他提出目前應該加強兩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國內期貨市場建設,使它真正成為領導國內商品生產消費的重要平臺。目前,我國商品期貨交易量雖然在全球已經名列前茅,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市場上市品種還不多,覆蓋面還不寬,對經濟服務能力比較弱。事實上在信息化時代,通過期貨的未來價格,影響相關產業生產消費的程度越深,說明我們的市場化程度就越高,與國際市場的連接和影響也會越緊密。
第二,目前全球范圍國際平臺整合非常頻繁,參與跨國并購,已經成為國際交易所輸出交易規則、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渠道。
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足跡遍布全球各地,在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迪拜、挪威等地的期貨交易所里面都持有股份,最近還在跟俄羅斯商談合資建立新的交易所。新興國家也不甘落后,經濟總體實力比我們落后的印度,有關機構,已經持有芝加哥交易所5%的股權,新加坡的。巴西交易所已經持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股權5%,印度若干機構在新加坡、迪拜、波斯瓦納、毛里求斯、巴林等國都建立了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對于澳大利亞交易所價值一百億美元收購,也正在孕育中。除了參股收購以外,各交易所之間,設立交易聯系樞紐,成為極其普遍現象。
期貨市場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已經到了鼓勵國內交易所做大做強,實施“走出去”戰略,讓國內外市場主體逐步參與到我們市場交易的時候?如果做出肯定的回答,則應該考慮具體的實施戰略。例如,能否有計劃地推進國內交易所市場化進程,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推進國內的交易所跟比鄰交易所、相關交易所合作。按照我們的規則,在境外上市期貨合約,或者通過有關機構參股國外交易所。
《財經》年會由《財經》雜志、《財經網》主辦,自2004年開始舉辦以來,每年吸引大批高級政經官員、國際組織要員、企業領袖以及中外知名經濟學家積極參與,聚焦來年的世界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和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時事熱點,精確解讀國策趨勢,積極探討產業前景,被譽為關于中國經濟走向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國際思想交流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