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記者 方璐】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博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何東表示:“人民幣‘走出去’是深化國內金融改革重要的催化劑。”
2010年12月17日,《財經》年會“2011: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何東在“深化中國金融改革”一節發言時表達了上述觀點。何東指出,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是人民幣“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境外人民幣市場發展和國內人民幣市場發展,可形成良性互動,提高價值發現的效率及促進產品創新。再者,在中國金融機構國際化和人民幣“走出去”的過程中,會出現新的信用和流動性風險,需要充分認識和積極管理。
何東認為,降低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對美元過度依賴的系統性風險很重要。在2008年年底至2009年金融危機高潮期,亞洲貿易多以40%、50%速度下降,全球貿易也飛速下降。這與當時出現的“美元荒”現象很一致,在美國銀行、歐洲銀行的美元流動性出現非常緊缺的狀況下,從本質上看,“對貿易融資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
因此,出于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考慮,何東認為,“分散儲備”非常必要。他分析,中國具有高儲蓄的特點,對外持有債券的經濟體而言,人民幣的國際化“可以幫助降低海外資產的外匯風險”。因為,人民幣國際化可使這些資產以人民幣計值結算成為可能。
談及人民幣國際化,普遍看法認為,讓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即長投寸。但何東認為,讓外國人用人民幣借債,即短頭寸,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我們對外債券用人民幣計算”。他舉例稱,中國許多企業在海外投資,如果走出國門的資產能以人民幣計值,對中國保持自己的外匯資產是值得考慮的方式。
何東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為中國金融機構崛起于國際舞臺,為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國際客戶群,提供了獨特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對國內金融改革具有深遠意義。
《財經》年會由《財經》雜志、《財經網》主辦,自2004年開始舉辦以來,每年吸引大批高級政經官員、國際組織要員、企業領袖以及中外知名經濟學家積極參與,聚焦來年的世界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和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時事熱點,精確解讀國策趨勢,積極探討產業前景,被譽為關于中國經濟走向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國際思想交流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