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聚焦創業板開板一周年 > 正文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界處,中國經濟問過去,問未來。
輝煌成就來之不易,“十一五”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重要基礎
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部署的大格局中,“十一五”是黨的十六大明確第三步戰略部署的階段性目標后的第一個五年。
本世紀頭20年,中國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十一五”的5年被歷史賦予了“承前啟后”的基本特點:既要承繼前一個五年計劃、甚至前幾十年的良好發展勢頭,又要為后10年的發展打好基礎。
回眸我們即將走完的這承前啟后的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5年不斷攀上新臺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這5年,我們完成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按照規劃,到201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這就要求“十一五”期間,GDP年均增長要達到7.5%左右。從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四年我國GDP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個百分點。2010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又實現了10.6%的增長。
這5年,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發生根本性變化。GDP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排位從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三位,今年已超過日本排到第二位。中國經濟的分量在加重,中國經濟的作用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09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從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額從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這5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條件得到改善。就業規模持續增長,從2006年的7.64億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億人。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從2006年到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760元增長到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3587元增長到5153元,年均實際增長10.2%和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和3個百分點。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
5年經濟的長足進步,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為完成第三步戰略部署的發展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機遇與挑戰并存,“十二五”中國經濟仍然要平穩較快增長
走進“十二五”,中國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正如《建議》所指出的,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國際化……中國還行進在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征途上:我們的人均GDP在世界181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排在第99位,我們的工業整體水平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到2009年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597萬人,廣大的中部、西部地區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才起步不久……特別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發展中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
落后是挑戰但更是機遇,正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所說:“我國的發展蘊藏著最大的市場需求和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中國機遇仍在,而且經過“十一五”,經濟發展和國力都處在了更高的水平,更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為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間。
走進“十二五”,中國經濟毫無疑問進入了關鍵時期。今后5年的發展直接關系到2020年能不能完成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能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建議》提出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這個目標首先要求發展。無論是從增強國家實力,還是從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角度,中國都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只有發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只有讓更多的人有工作機會,才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這個目標還要求增長的穩定。要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要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克服由于經濟增長在較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而帶來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
這個目標更強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雖然中國經濟總量的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但我們消耗的資源過多,付出的環境代價過大,企業的效益和水平整體還不高。所以,必須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
這是一個淡化了GDP增長速度指標的目標,這是一個不論快慢卻論質量、講平衡的目標。既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又與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
發展中促轉變、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蔡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未來5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沒有問題,要害是如何認識發展速度。按照‘翻兩番’的目標,‘十二五’期間達到7%的平均增長就能夠實現目標。現在各方對發展速度的預期沒那么高了,這是好事,但并不是速度下來了發展方式就轉變了。我們不能靠調整速度來轉變發展方式,而是要靠改革。例如,必須理順資源產品價格,才能真正推動企業實現集約發展,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必須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制度,才能逐步縮小貧富差距等。”
在發展中促轉變、轉變中謀發展,要求我們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當前,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處理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今后5年,要提高調控政策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范各種風險,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十二五”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堅持擴大內需是首當其沖的任務。
21世紀的前10年,加入WTO后的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會,也屢屢經受著世界經濟狂風暴雨的沖擊洗禮。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帶來的輸入型通貨膨脹,豐富了中國宏觀調控的內容和手段;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帶來的外需急劇萎縮,加快了我們啟動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步伐。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只有進一步挖掘國內需求的巨大潛力,才能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成果。世界經濟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只有立足于拉動內需,才能讓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更協調地拉動經濟持續增長。
擴大內需是首要任務,而擴大消費需求則是這首要任務的重中之重。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認為:“擴大內需既是推動經濟增長的辦法,也是讓老百姓分享發展成果、獲得實際利益的辦法。過去談增長,沒有把消費提到很高的位置是一個很大的失誤,實際上導致了增長和分享不同步。只有增長沒有分享的發展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要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必須著眼于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的核心在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張曉晶說,做好擴大內需這篇文章,投資一樣很重要。既要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更要優化投資結構,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投資要進一步向民生傾斜,擴大投資要與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最終需求。
從“十五”到“十一五”,我們收獲了科學發展觀;從“十一五”到“十二五”,我們交出了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初試答卷;進入“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成為時代的主題、發展的主線。(朱劍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