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云 王玉
在7月初銀監會口頭叫停一切與銀行理財業務對接的銀信合作業務后,新上市的貸款類信托產品數量比之前大幅減少,原本從合作中各自獲益的銀行和信托陡然減少了一塊豐厚的收入來源。
但銀監會叫停的初衷是緣于對商業銀行表外信貸猛增的憂慮,對此創新業務并不持反對態度。過去一個月中,他們一直在做調研,擬定新的游戲規劃。
目前,一份關于銀信合作規則的討論稿已經在征求銀監會內部其他司局的意見,根據該討論稿,銀信合作規模不能超過信托公司受托規模的30%。與此同時,《信托公司的凈資本管理辦法》草稿也在信托公司內部討論。“如果順利,本月之內銀信合作的新規就有可能出臺,屆時銀信合作將會重啟。”一位知情人士稱。
新規細則:30%是紅線
該知情人士透露,新游戲規則已經初步制定,正向銀行監管部門征求意見,一旦討論稿得到認可將近期出臺,屆時銀行與信托業務合作將會重啟。
記者了解到,所謂新規主要涉及兩個部分,一個是對銀信合作業務的規定,而另一個則是業內盛傳已久的 《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
一位參與討論的信托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新的銀信業務規則,銀信合作規模不能超過信托公司受托規模總額的30%。已超過信托公司,將被暫停銀信合作業務。
銀信合作將根據合作項目進行細分。從事二級市場的證券類信托將不受影響,而貸款類項目尤其是銀行主導型的貸款類銀信產品是主要限制對象。按照銀監會要求,貸款類信托要體現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禁止銀行為信托指定項目。
開放式銀信合作項目將被叫停,即便是已經成立的開放式銀信合作項目也暫停發售。今后,新的銀信合作項目要向主管部門匯報再進行操作。
“實際上,新政策主要針對的還是銀信合作的貸款類信托。以往這種貸款信托實際上就是把原本銀行信貸通過信托公司變成理財產品,然后發放給商業銀行的理財客戶,銀行和信托公司都可從中獲取較高的收益。”一位北京的信托公司高級經理告訴記者。
除了銀信合作新規之外,針對信托公司的 《凈資本管理辦法》也在信托公司內征求意見。
根據《辦法》討論稿,監管層引入了凈資本的監管指標。所謂凈資本,是指根據信托公司的業務范圍和公司資產結構的特點,在凈資產的基礎上對各資產項目、表外項目和其他有關業務進行風險調整后得出的綜合性風險控制指標。
也就是說,未來信托公司的自有資本投資與信托資產都會根據銀監會規定的系數計入風險資產,與凈資本掛鉤。而超過相關規定的信托公司將會被限制、暫停業務,如果嚴重危及到信托公司穩健運行的,還可能被停業整頓。
根據《辦法》討論稿,凈資本=凈資產-應提未提資產減值準備-各類資產的風險扣除項-或有負債的風險扣除項-監管部門認定的其他風險扣除項。而且,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也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
“對于監管層而言,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厘清貨幣政策傳導的渠道,防止表外信貸影響了貨幣政策微調的效果。”接近銀監會人士稱。
叫停之后:銀行最受傷
實際上,就在 7月26日,銀監會召集了10多家商業銀行開座談會。到會的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
據悉,銀監會召開此次座談會的目的除了聽取商業銀行對叫停銀信合作的反映之外,還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就銀信合作產品進行壓力測試,并提交相關意見。
接近銀監會人士進一步告訴記者,實際上銀監會原則上并不反對銀信合作這種創新,在資產證券化業務尚未大規模開展起來的時候,適當的銀信合作業務可以緩沖銀行再融資的壓力。不過,不能容忍的是,商業銀行利用這個灰色渠道大規模地發放表外信貸。
此前銀監會叫停銀信合作業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銀信合作今年以來增速過快,僅上半年就已經超過2萬億人民幣規模。這大大影響了今年信貸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實際上,就在銀信合作業務被叫停的一個月時間中,銀行和信托公司之間的關系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根據財匯資訊的統計,7月份有26只貸款類信托產品問世,相比前幾個月規模已經大大縮水。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也告訴記者,“叫停銀信合作,其實對銀行的影響最大。信托公司只掙那千分之三的手續費而已,實際上借款人和投資者都是我們銀行的客戶,產品設計也是銀行做的,銀行在銀信合作業務中投入的成本也最多,所以我們受到的損失最大。”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