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夏糧收購時節,本刊記者分赴江蘇、江西、吉林等地夏糧收購市場實地采訪。在前一輪農產品炒作和近期南方洪澇成災的大背景下,這些地方夏糧收購渠道的商家對夏糧漲價的預期強烈,助推夏糧收購價不斷上漲。
“今年糧價4天漲了2角錢”
6月29日,本刊記者在富平縣到賢鎮個體糧食經銷企業“張攀糧莊”看到,不斷有糧食經紀人開著三輪車把從農民手中收購來的小麥運到糧莊。老板張樹榮一邊忙著過磅、驗質、測水分,一邊向記者介紹今年的收購情況。
張樹榮說:“今年我的糧莊小麥開秤價格每公斤最低1.8元,最高漲到2.04元,這樣的漲幅確實少見。”小麥后市價格還會上漲,估計收購價每公斤要漲到2.14元~2.16元。他說:“現在如果降價,就收不來麥子。前幾天每天能收上來10萬公斤小麥,29日收購價比前一天降了2分,就只收了2萬公斤小麥。”
富平縣糧食局副局長張農田說,2009年,富平縣境內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收儲企業收購的小麥價格平均為每公斤1.868元。今年開秤價格為每公斤l.83元~l.9元,但開秤后“一天一個價”,僅4天時間每公斤就突破了2元。6月28日,小麥收購價上漲到每公斤2.04元。
同樣的情況在江蘇也出現了。
6月25日上午,江蘇鹽城市個體經紀人顧紅新對記者說:“今天不少收購點的掛牌價已經達到每斤1.04元,我們有點不敢收了。”雖然他現在是為外地儲備庫和面粉廠進行“訂單收購”,并沒有風險,但是他能夠承受的最高價格是每斤1.02元,而去年的價格是每斤0.86元。
“現在小麥價格是一天一個價,每天漲一分錢,這是我從事糧食收購工作多年來第一次遇見。”江蘇射陽縣興橋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李純滸說,6月24日,他們糧庫被迫開出每斤0.98元的收購價。
收購進度慢惜售搶購成風
在一些收購主體競相抬高價格后,國有糧庫收購進展緩慢。截至6月25日,射陽縣興橋糧庫的直接收購量只有4000噸,是去年的1/10。射陽縣合興糧管所主任田海明介紹,今年他們的收購量只有1800噸。排除今年糧食收獲期推遲因素,只有去年同期的45%左右。
據農發行江蘇分行介紹,目前,農發行已在江蘇省發放夏糧收購貸款60億元,已收購夏糧40億斤,僅為去年收購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已收購小麥38億斤,平均價格為每斤0.95元,出現了“有錢少糧、農民惜售、進展緩慢”的現象。
本刊記者在江蘇徐州新沂市王店糧庫看到,前來賣糧的經紀人很少。糧庫主任訾民忠說,6月23日當地白麥價格為每斤0.95元,而糧庫以這一價格收糧已經面臨較大風險。目前,當地國有購銷企業收購小麥5萬多噸,為去年同期的1/3。
富平縣是陜西省有名的“糧倉”,糧食播種面積在130萬畝以上。據富平縣農業局種植業股股長趙俊耀介紹,今年全縣小麥收獲面積73.3萬畝,雖然遭遇低溫天氣,但仍屬豐年,平均畝產319.75公斤,總產量2.34億公斤,總產較上年增產7.1%。
富平縣城關糧站是改制后保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倉容5400萬公斤。站長馮智民反映,今年,小麥收購價不太穩定,上漲過快過猛,現在企業收糧有點“拿不準”。“我們分析后市價格不容樂觀,但一些糧莊和糧食經紀人普遍‘看漲’后市,認為后市每公斤會漲到2.1元~2.14元。”
西北地區大型面粉加工企業、陜富面粉公司經理郭進安認為,今年小麥收購價格上漲得“不正常”,加工企業對“后市”價格不樂觀。
記者在到賢鎮新移村農民王玉林家里看到,他家房內堆滿了小麥。王玉林家一共種了36畝田,今年小麥產量約1.4萬公斤。他說,剛開秤收購時賣了2000公斤小麥,每公斤只賣了1.96元。“現在價格不穩定,想等等看再說。”
馮智民說:“農民賣跌不賣漲,出現惜售心理。6月28日,我們站收了17.5萬公斤小麥,6月29日估計不足10萬公斤。”
麥價高漲的三個原因
據本刊記者調查,造成今年小麥價格高漲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社會普遍預期小麥市場后期看漲。徐州市沛縣白小麥市場收購價格達到每斤0.96元,為當地歷史最高價。沛縣棲山鎮糧管所主任甄在培反映,當地小麥價格“瘋漲”,國家的托市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給國有糧管所收儲帶來較大壓力。目前,他所在的糧管所只收儲了倉儲量的20%左右,而去年在收獲剛結束時,這一數字已經達到50%以上。
沛縣糧食局副局長朱守東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收購主體和當地農民看好后市,收購主體有儲備小麥的動機,農民有惜售心理。
二是收購市場主體猛然增多。在江蘇徐州、鹽城、揚州等地,各類收購主體積極參與收購,部分地區出現“搶購”現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以外的收購主體小麥收購量比去年多出三四成,主要委托當地經紀人進行收購。記者采訪到的幾位農村經紀人均稱自己收購的糧食已經有了下家。有的經紀人開始短期囤糧,以從中賺取更多差價。
三是小麥收購時間推遲,質量下降。受天氣狀況影響,今年小麥的入庫品質不盡如人意。主要是赤霉病、發芽粒不同程度發生,部分小麥色澤灰暗,水分失控,給糧食的安全儲存和日后購銷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射陽縣糧食購銷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兆建認為,“不問質量地搶購小麥”現象在當地比較明顯,在國企、外企以及南方省市在糧區代購點的共同作用下,小麥收購價被不斷抬高。□(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孫彬 陳剛 張軍梁 愛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