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國務院出臺樓市調控政策 > 正文
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已一月有余,眾多消息紛擾迷眼,有說調控已經有明顯成效的消息,也有樓盤逆市漲價的消息。這些互相矛盾的信息不但讓整個樓市走向仍處“混沌期”,也讓公眾對樓市的認識進入了“混沌期”。新華社昨天發文,擔憂“調控成效不容樂觀”。
新華社文章中提出一個現象:地方調控細則越來越“柔性”。4月中旬出臺的“國十條”,凸現了中央政府抑制樓市投資投機、加強監管、增加供應、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然而,緣何至今樓市依然走勢難辨?分析人士認為,除資金無憂的房企降價促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外,另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地方調控政策力度遠遠低于預期。信號不一,“看空”和“看漲”的博弈自然就要繼續。
文章列舉的大城市調控細則“時間表”值得琢磨:北京4月30日發布的調控細則明確要求“暫停購買三套房貸款”,措詞嚴厲,似乎更甚于“國十條”;而入5月后,各地方細則陸續發布,調子明顯趨向“溫和”。
——深圳5月6日發布細則,直接針對炒家。西安在同日公布的通知中,沒有強調對投機購房的打壓,而是著眼調控供給,穩字當頭。
——浙江在5月19日“亮劍”,對首次購房給予公積金貸款優先保障,同時要求研究實行特定的限購政策,可謂“有保有壓”,理性但相對溫和。
——廣州在5月21日亮明“底牌”,24條措施,重在加大土地和保障房供應、加強市場監管等,但不涉及抑制需求。
——重慶在5月21日公布了十條細則,鼓勵首次購房,強調差別化引導,意在樓市平穩健康,嚴厲程度低于先前預期。
……
綜合看來,盡管已出臺的地方版樓市調控細則均在中央調控的大框架內,一些地方政策剛性不足,余地充分。
文章還列舉杭州“千萬級豪宅”“綠城·藍色錢江”部分公寓24日再次以6.2萬元每平方米的價格開盤的例子,認為隨著調控的深入,樓市“降溫”跡象已然顯現,但部分地區似乎仍有一些“熱點”。而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數據更是顯示,4月下旬以來,國內不少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逐周下跌,但房價卻現高位盤整態勢,甚至不乏逆市上漲的情況。
文章就此得出結論說,雖然“新政策”已實施一月有余,但樓市的調控遠未到位。以房價來說,且不說不少城市房價未見明顯松動甚至時有上漲,即使個別地區出現3%、5%的回落,也只是階段性變動而已。
文章最后援引業內人士的話指出,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遏制房價快速上漲等做“減法”的措施應堅決執行下去,尤其是要防止部分政策后繼乏力甚至走樣變形;同時,嚴格落實增加商品房供應、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等做“加法”的手段,并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和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稅收政策。
本報綜合新華社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