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劉繼
因參與油料套期保值而發生巨額虧損的央企,或許有機會挽回部分虧損,因為事態出現轉機。
“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參與油料套保的部分央企,在簽訂合約過程中存在被相關外資投行欺騙的情況。因欺騙而簽訂的合約,法律上而言將是無效合約。如果訴諸法律程序,我相信這些央企勝訴的可能性非常大。”鐘先生(化名)對CBN表示。
鐘先生所在公司是一家套保虧損央企的財務顧問,鐘先生是該財務顧問小組負責人之一。他們春節前后成為該央企財務顧問,正值該央企套保出現巨額虧損。鐘先生表示,出于職業保密,不能透露該央企名稱及其交易對手即外資投行的名稱。
坊間一直傳聞央企可能被外資投行欺騙,但未見確切說法,如今真相可能正在浮出水面。
鐘先生表示,根據他們采集的包括電子郵件、書面推介材料、網上通訊記錄等在內的證據,及對該央企與外資投行所簽合約進行分析、估值,可以得出兩個觀點:相關外資投行在與該央企締約過程中存在虛假陳述等欺騙行為;雙方所簽“套保”合約甚至沒有投機價值,更不用提所謂套保功能。
“打個比方,你有一個西紅柿,但說它是橘子。但我沒見過橘子,就當成橘子買了下來。你可以說我笨,但是,你把一個西紅柿當成橘子賣給我,這本身是一種欺騙行為。”鐘先生表示,“外資投行與一些央企簽訂合約,事實上并非套保合約,他們把‘西紅柿’當成‘橘子’賣。他們通過對產品結構調整、包裝及增加附加條款等手段,使合約實際上變質。我們曾與某外資投行談判,質問他們敢說所簽合約是套保合約嗎,該投行的人無言以對。”
“就我們了解的情況而言,相關央企高層包括其公司章程,并不存在為投機而進行交易的意圖。那他們為什么會簽下事實上帶有投機性質的合約?原因在于他們不懂這類復雜衍生品。”鐘先生說,“而相關外資投行在這方面有多年經驗,設計的產品一般人很難看出問題,再加上其強大的銷售和公關能力,最后企業不明就里就跟對手簽約。”
“更有甚者,我們研究后發現,這些合約不僅不是套保合約,甚至連投機價值都沒有。”鐘先生說,“投機價值的含義,就如買彩票,中大獎幾率很小,但一旦中了就可能賺很多。根據這些合約,如果油價上漲,央企在現貨市場會增加很多成本,但在衍生品交易那邊收益會非常小;一旦油價下跌,那么央企將加倍賠償對方,虧損甚至可能是無底洞。”
幾家央企財報顯示其最終虧損額甚為巨大。中國國航去年10月前后與幾家外資投行簽訂場外交易合約,原油從當時100美元/桶一直跌至去年底40美元/桶,中國國航去年底合約公允價值損失約68億元。東方航空去年底公允價值損失約62億元。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燕指出,從法律角度說,要認定對方是否欺詐,主要看在締約過程中對方是否存在虛假陳述、風險信息披露不充分,如果存在,其合約屬于非法。
去年幾家航空公司套保巨虧曝光后,央企套保虧損一直受到關注。近期此事再度升溫。
不久前,部分套保虧損央企致函交易對手,表示正對該項業務進行內部調查,其保留追索權利。9月7日,國資委表示,此舉屬企業在商業活動中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當行為,國資委予以高度關注和支持,有關交易對手應予以協助。
對于“保留追索權利”,金鵬期貨副總經理喻猛國表示,此類場外衍生品交易多為一對一交易,屬信用交易,無保證金,亦非每日結算。如果所簽合約存在欺騙性,央企拒絕付款,可能挽回部分損失。
國資委稱,為維護企業國有資產安全,國資委正對油料結構性期權交易情況展開調查,并支持企業運用各種法律手段通過談判協商、倉位管理等措施,盡力減少損失,有效維護權益,保留采取進一步法律訴訟等權利。
“目前部分央企尚未決定如何解決問題,面臨的選擇包括起訴、仲裁和談判等。如果起訴,相信我們能贏。”鐘先生說。
(CBN記者冉學東、柏亮對本文有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