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貸款7.72萬億元,同比增幅為32.8%。在貸款高速增長的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結構總體上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信貸風險穩中有降,呈現七方面特點。
一是貸款投放的地區結構進一步改善。一是促進了地區協調、“東、西”統籌。今年以來,經濟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間的資源分配失衡情況明顯改善,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增幅西高東低。6月末,貸款同比增幅最高的五省份西部有4個,分別為重慶(46.9%)、廣西(44.1%)、內蒙古(41.9%)和四川(39.5%);貸款同比增幅最高的十省份西部有6個,中部有3個。二是支持了外向度較高、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東部沿海地區。今年上半年貸款增加最多的前五個省份分別為廣東(8548億元)、江蘇(7527億元)、浙江(6364億元)、北京(5640億元)和山東(5061億元)。
二是新增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與民生密切相關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增幅高于平均水平。上半年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含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這些機構的新增中長期貸款占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中長期貸款的95 %)三大基礎設施行業的新增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為1.6萬億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的51.6%,。具體包括: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新增8921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新增5249億元;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新增1807億元。
此外,與民生密切相關行業的貸款增幅也遠高于平均水平。6月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12.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79.2%;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增長68.8%;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增長43.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35.7%;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增長33.3%。
三是中小企業貸款增幅高于全部企業貸款平均增幅。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3.7萬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的比重為54.3%。比年初增加2.7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4.1%,比全部企業貸款平均增幅高1.5個百分點。
四是涉農貸款快速增長,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進一步提高。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含票據融資,下同)余額為8.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3%,增幅比同期各項貸款高2.7個百分點。6月末,涉農貸款余額在各項貸款余額中的占比為23%,較年初提高了0.5個百分點。
五是個人消費貸款明顯多增。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4.4萬億元,上半年累計新增個人消費貸款6508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920億元。個人消費貸款明顯多增的原因,主要是個人住房貸款增加較多,此外汽車貸款也出現較快增長。
六是票據融資在新增貸款中的占比逐月下降,票據案件高發態勢得到遏制。針對年初票據融資爆發增長的態勢,銀監會及時部署,加大了對票據融資業務的檢查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根據銀監會的要求認真開展了自查自糾和風險排查,票據融資高增長態勢明顯減緩,新增貸款中票據融資的占比從1月份的40%逐月下降到6月份的1%,同時,票據案件的高發態勢已經得到遏制。
七是在今年貸款高速增長的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管控不斷加強。銀監會按照“措施要準,工作要實”和“調結構,防風險”的要求,著重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細致做好每一筆貸款的“三查”工作,切實落實項目貸款資本金要求,確保信貸資金真正用于滿足客戶的生產建設、服務運營或消費需求。同時,按照審慎監管標準,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嚴守授信集中度、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的底線,持續增強風險抵補能力。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保持“雙降”, 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208億元,比年初下降42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比年初下降0.6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34.8%,正在朝150%的目標邁進。目前的水準已比年初上升18.12個百分點,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的抵補能力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