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耿彩琴)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貸款7.72萬億元,同比增幅為32.8%,創下了“天量”增長。銀監會昨天表示,在貸款高速增長的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結構總體上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信貸風險穩中有降,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嚴守授信集中度、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的底線,持續增強風險抵補能力。
銀監會昨天首次公布了一份信貸增長“排名表”。這份排名表顯示,今年上半年貸款增加最多的前五個省市分別為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和山東。
新增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與民生密切相關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增幅高于平均水平。上半年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三大基礎設施行業的新增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為1.6萬億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的51.6%。具體包括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
房貸、車貸等個人消費貸款增加明顯。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4.4萬億元,上半年累計新增個人消費貸款6508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920億元。個人消費貸款明顯多增的原因,主要是個人住房貸款增加較多,此外汽車貸款也出現較快增長。
銀監會認為,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保持“雙降”,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208億元,比年初下降42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比年初下降0.6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34.8%,正在朝150%的目標邁進。目前的水準已比年初上升18.12個百分點,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的抵補能力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