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報告稱通脹預期有所顯現
央行預警通脹為貨幣政策“問路”
商報訊(記者 崔呂萍 孟凡霞)在保增長和防通脹的兩難選擇中,必須出招的央行選擇了投石問路。昨日上午,央行網站突然掛出了一份名為《200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在這份由央行調查統計司撰筆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當前我國通脹預期有所顯現。而此前,通脹預期這一敏感的詞匯只是出現在機構學者的研究報告中。
在分析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時,報告分析認為,2009年二季度5000戶工業企業產品銷售價格景氣指數從一季度的 -15.6%收窄至-8.9%,出現了較大幅度反彈。全球商品市場整體呈現觸底回升之勢,未來“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同時,國內需求繼續回升,流動性持續寬裕,通脹預期有所顯現。
由于此前央行正式會議對通貨膨脹問題始終未有涉及,此番表態讓市場人士擔心這是央行加大貨幣政策微調力度的信號。此前,央行網站從未就宏觀經濟形勢對外公開發布研究報告。
“上半年7.4萬億元的信貸增速令央行感到擔憂,但如果收緊貨幣政策,又將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銀行目前左右為難。”對于央行本次提出的通脹預期,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這很可能是央行在提前試探市場對此的反應。市場對央行口徑變化的反應程度也將決定下一步貨幣政策微調的力度。
這一判斷可以從央行上周五公布的分支行行長座談會公告中尋到“答案”。該會議提到,銀行業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是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同時引導市場和公眾形成合理預期,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從現在的數據分析,三季度CPI、PPI仍然會維持負增長,四季度CPI有望實現正增長,但并不能單純認為物價上漲就會導致通脹。”交行研究部研究員唐建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伍永剛指出,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物價飛漲,而內需又沒有真正復蘇的跡象,將出現惡性通脹,將對股市、樓市造成致命一擊。
唐建偉提醒投資者,國內每一輪通脹都是因食品價格上漲導致的,與“輸入型”通脹關系不大,應密切關注今明兩年肉食品價格的變化。
此外,在報告看來,信貸高增長下半年很難繼續。盡管實體經濟貸款需求增加,但由于票據融資置換為中長期貸款的空間較大,再加上上半年貸款有一部分沒有實際使用出去、新建投資項目增長將有所減慢以及資本充足率下降較快和風險管理加強對銀行業持續快速投放信貸資金產生一定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