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慧蓮 王彧 任建華 楊益波) 6月8日寧波報道 在今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開放論壇主題報告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作了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主題演講,著重闡述了中國面對金融危機如何著眼中長期發展方式轉變。 “這次面臨的危機使我們內部的問題凸顯,內需周期性回落和外需驟降交織,中國經濟需要進入休整期。”盧中原對目前中國經濟所處的狀態如是說。他認為,我們不宜把中國面臨的困難過多地歸罪于外部沖擊,而應該看到,首先是我們內部存在的發展方式粗放、轉變不到位的問題,又遇到了經濟的周期性回調,這是內在的原因,是第一位的。與此同時,我們又遇到了外部金融危機的沖擊,兩者疊加在一起。如果能這樣冷靜分析問題,我們可能就比較主動,以平常心來看待金融危機的沖擊。
盧中原詳細分析說,首先,經濟的周期性回落指標在2006年就已經出現了,主要是投資周期和企業庫存周期同時回調,進入下行階段。但當時我們外需條件很好,GDP增長有兩個點是進出口拉動的,它把我們下滑的勢頭抵消了,因此這一輪上升期長達6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上升期大約是3—4年就該回調,但這次上升期長達6年。當然也有我們內部改革的活力增強、效益提高、一系列的機制變化和體制創新的原因。
其次,進入休整期并不是躺著不動,而是要淘汰那些早就該淘汰的落后產業,為下一輪增長培育領頭羊。其深刻的原因是我們的要素成本上升了,長達30年年均9.8%的增長速度,使我們的地價、資源環境成本都上升了,企業利潤空間必然減少,此時增長速度放緩是不可避免的。
再次,前些年就出現了產能過剩,但在經濟上升期、擴張期,暴露并不明顯,而在目前需求收縮的情況下就暴露出來了。
最后,中國發展階段和結構特征帶來的影響:重工業加速發展,自我循環的順周期特點突出,上升期加速擴張,下行期加速收縮。因此這種發展階段和結構特征,也帶來中國這一輪的下調。
“在危機沖擊和經濟回調面前,我們需要對轉變發展方式再做一番梳理。”盧中原說。
第一,我們要進一步審視發展方式的缺陷。要素成本上升、利潤空間下降、產能過剩凸顯,都是粗放發展方式導致的。我們節能降耗的目標提出了很長時間,確實有一些成效,但是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推進結構優化和升級。結構優化并不是政府意志,是市場優勝劣汰,在回調期容易淘汰一些產業。目前的確存在政府的“保就業、惠民生”與淘汰落后產能之間的矛盾,所以,政府注意力應該放在哪里?錢應該花在哪里?需要好好思考。
第三,爭取吸引外國資源,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外國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戰略儲備資源。當然我們想吸引外部的戰略資源也不是那么容易。但這確實是一個機會,我們有巨額外匯儲備,確實應該想一想怎樣更靈活、更藝術地用來吸引外部戰略資源和智力資源。
第四,促進區域合作和合理布局。過去的區域布局,產業同構比較明顯。最近幾年,由于重化工發展迅速,很多地方不顧資源承載能力,盲目擴大重化工業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次機會,使我們過去低水平重復、沒有特色的地區布局,加快重組。比如說東部沿海城市,外向度比較高,它對世界經濟沖擊感受更為明顯。那么我們怎樣擴大其跟腹地的經濟合作?如何通過區域重新布局,來增加內需,這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第五,積累應對危機的經驗,完善創新和監管機制。我們可從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得到很多教訓,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市場與政府干預的關系。我們應該以更加積極的眼光和態度來吸取教訓。在這次危機中,國家采取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但是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仍然反映,主要的受惠者不是他們,而是大中型企業。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的金融創新還遠遠不能滿足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我們怎樣創新金融服務,來滿足他們的需要?應對危機,簡單地加強監管顯然不夠。因此我們應對危機的經驗是創新和監管并舉,甚至在創新不足的領域要加大創新的力度。
第六,加快關鍵領域的改革。一是政府配置資源的職能,包括考評體系;二是財務體制;三是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四是土地管理體制。這四項是比較關鍵的,如果在這些方面我們有更大的突破,就能為發展方式轉變能夠提供體制上的保障。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要謹防在反周期背景下故態復萌和死灰復燃。”盧中原說。
在談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抉擇時,盧中原說,十七大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三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三個轉變”,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要素組合等方面,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入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盧中原認為,在十一五期間,切入點還是節能減排,重點行業應落實好“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約束性指標。還要以深化各項關鍵領域改革為動力,完善短期政策,推動中長期制度創新,形成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保障。在年度經濟工作中務求取得實效,避免因短期經濟波動而轉移注意力。
為此,盧中原建議,第一,要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第二,改革財稅體制,使以流轉稅為核心的財稅體系轉向以資源環境稅和財產稅為主體的機制,同時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建立。第三,鼓勵自主技術創新的綜合配套政策;第四,完善功能引導性產業政策,以市場為基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五,研究制訂可持續發展貿易戰略。在經濟、社會、環境幾方面都要可持續發展,這才是外貿發展的方式轉變的重要的方向和依托。最后還要完善有利于綠色消費、文明適度消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