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其玨
上周有報道稱,由于油價調整相關規定過于透明造成市場投機,發改委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考慮進一步修改剛剛實施的成品油定價辦法。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權威人士昨天向本報記者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太會隨意改動,否則,將有礙政策的權威性。
自《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公布以來,今年1月1日伴隨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同步實施的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也首次浮出水面。但由于機制的相關定價策略給業界計算調價周期提供了可能,造成最近一次調價之前國內的成品油調價預期空前強烈,市場投機囤油之風也再度刮起。就此,有報道指出,發改委相關部門擬對剛剛實施的成品油定價辦法作進一步修改。
“如果一個政策剛剛宣布,馬上又進行調整,人們會對政策的權威性和政府信用產生懷疑。”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關系國計民生,如果頻繁調整,則會讓社會無所適從,而且會降低機制的威信。
在他看來,定價機制的確已經比較透明了,但關鍵還在于執行。“由于成品油調價事關重大,還需要上級批準才能實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定價機制的執行。”
“調價的執行不透明也有好處,可以讓投機者無從判斷,同時也可以防止國際炒家狙擊中國成品油調價。”北京資深石油專家韓曉平對本報記者說。
不過,《科學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認為,正是由于成品油漲價的預期不明確才造成了投機和囤油。
值得注意的是,坊間輿論認為定價機制應該要修改的另一條重要理由就是兩大集團重新陷入煉油虧損。對此,石油專家同樣認為不可取。
“定價機制剛出爐就修改這不太可能。”韓曉平向本報記者表示,“據我測算,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在除去燃油稅后仍不算低,兩大集團仍是有利潤的。”